“還好,就是鱈魚有點兒涼了。”客人也用中文回答。
“需要我幫您加熱一下嗎?”
“啊不用了,也快吃完了。謝謝。”
接下來,才是方自歸真正想問的問題,“先生,您在美國生活很長時間了吧?”
“是的,我八五年來的美國,一晃十幾年過去了。”
“您覺得您現在已經融入美國社會了嗎?”
“怎麼說呢?其實我的朋友也都是中國人,融入不融入,生活還是能照樣過。”
“這樣子您快樂嗎?”
“習慣了,也還好。”
“我來美國還不到一年,現在就覺得,在美國的生活挺沒意思的。我想聽聽前輩的建議,”方自歸面露誠懇,“研究生畢業以後,我是回國好呢?還是像您一樣,找個工作在美國堅持下去好呢?”
客人放下了刀叉,“可能還是回國好。”
方自歸很意外,“是嗎?為什麼呢?”
客人有些感慨,“你回去就是人上人啊!而我在這裡,其實是二等公民。”
“二等公民?”
“拿我來說吧。我在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服務了十年。十年前剛進去的時候做工程師,工資還算是高的,跟國內比更是高得不得了。但我現在還是工程師,工資也沒怎麼漲。怎麼說呢?我是中國人,不管怎樣是進不了公司管理層的,我這樣一直做下去,也就只能做個工程師了。我覺得反而是在國內,人生可能還有這樣那樣的變化。我好多年沒回國了,今年我回國探親,我看他們噢……真的,我對國內的變化很吃驚。”
方自歸恍然大悟,原來在美國做科學家雖然不錯,但科學家的名額畢竟有限。在美國的大部分華人做不了科學家,只能長期做科員,想混個科長噹噹,都非常不容易。方自歸又問:“既然這樣,那您為什麼不回國呢?”
“我已經和國內生活脫節了,要改變現狀也很難。比如說,我孩子已經在美國接受教育,回國就要中斷這種教育,很麻煩的。況且,人都是要面子的,我國內的大學同學,都是這個長那個長,要麼就是部門經理總經理,難道我回國,還繼續去做工程師嗎?”
方自歸又恍然大悟,怪不得牛頓三大定律中排第一位的是慣性定律。人生也有巨大的慣性,某一種人生過得越長,慣性就越大,改變起來就越難。這天晚上和這個客人聊天,收穫還真是很大。
當晚一回到拖車裡,方自歸就想與周由分享這天的收穫,說:“今天不錯,幾個澳大利亞人給小費,竟然是十塊的票子。快下班的時候,還碰到一個華僑,和華僑聊了聊美國夢。”
“自歸,你不知道嗎?”周由看到方自歸心滿意足的樣子有些詫異。
“知道什麼?”方自歸這才注意到周由眼神裡的憂鬱。
周由黯然道:“幾個小時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飛機轟炸了。”
方自歸驚訝地看著周由,“什麼?竟然……到底怎麼回事?”
“據說美國飛機投了五枚精確制導炸彈,三個中國記者被炸死了。”
“美國方面有什麼說法?”
“美方還沒有任何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