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大門口有一群阿姨在跳廣場舞,方自歸經過她們,從熱火朝天的溫暖的門口走進來,拿出手機檢視那條有具體門牌號的簡訊。
太陽光直射到灰色的水泥路面上,新刷過黃色油漆的路沿閃閃發光,倒顯得樓房外牆斑駁的塗料很有些年代感。
這是一個半舊的由若干高層住宅樓組成的小區,這裡不會像老公房住宅區那樣,朝南窗外的晾衣杆上總是彩旗飄飄,但小區缺少綠化,許多空調管線不規則地從各家各戶的房間裡伸出來,許多空調外機沒規律地掛在高高的外牆上,景觀上就不如現在新建的小區了。
進了那棟樓,方自歸按下電梯上行鍵,喜悅的心情甚至有些激動。
方自歸畢竟缺少做腐敗分子的豐富經驗,忐忑了好幾天,突然接到呂鴻的電話,知道呂武、呂鴻兩位發小現在就在上海,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門開啟了,溫柔知性的呂武穿著一襲淺藍色的長裙,站在兩個高大男人的中間。
方自歸大叫一聲,“姐!”
呂武笑道:“喲,髮型都變啦。”
方自歸向呂鴻伸出手,“兄弟!”
呂鴻握著方自歸的手說:“哈哈,一晃這麼多年過去啦。還好總能找到你爸媽,找到你爸媽總能找到你。”
呂武道:“自歸,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老公科林,加拿大人。”
方自歸向滿頭金髮的科林伸出手,“Nicetomeetyou!”【譯:很高興見到你!】
誰知科林和方自歸握手時,用相當標準的中文說:“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方自歸笑道:“喲,姐夫會說中文啊!”
科林道:“我的中文一般般。”
方自歸感嘆:“能說出‘我的中文一般般’,說明姐夫的中文水平不一般。”
呂武笑道:“科林中文還不錯的。”
呂鴻道:“昨天我想了想,咱們上次見面,是九五年春節。一晃八年啦!”
呂武道:“我跟自歸上次見面,是我畢業時自歸給我餞行,九五年夏天,也是八年了。”
方自歸感嘆:“八年抗戰啊!”
呂武讓方自歸進屋,三人便聊起來,敘敘這八年各自的時光簡史。
呂鴻大學畢業後為了女朋友留在了蘭州,被女朋友老爸罩著,一直在一家軍工企業工作。呂鴻和女朋友後來修成正果,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
呂武大學畢業後在珠海做了一段時間工程師,覺得珠海的天和海都很藍,但不夠廣闊,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申請了加拿大的技術移民。結果移民申請被批准,呂武就沒回同濟讀研究生,去了加拿大,後來嫁給了加拿大人科林,只還沒要孩子。呂武在加拿大收入穩定,生活無聊,又覺得自己還有潛力,她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決定回國創業,開一所語言學校。
“現在是非典時期,你們怎麼選擇這個時候回國創業?”方自歸問。
“不是我們選擇這個時候,是我們去年就做好創業計劃了,只是正好碰上非典。”呂武道,“好在疫情看起來有些控制住了,就希望這個疫情早點兒結束吧。”
“我們打算,上海的學校開業後,再到重慶開一家學校。”科林用他略帶加拿大腔的中文說,“順利的話,以後還要在北京開。”
原來呂武和科林胸懷大志,做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創業計劃。方自歸也見過不少老外,但從來沒見過能把中文說利索的老外,而科林是方自歸認識的老外中,第一個能把中文說得比較利索的,方自歸就覺得,這對夫妻應該能成功。
“佩服佩服,姐姐竟然也創業了。”方自歸笑道,“姐姐英文說得好,姐夫中文說得好,我看好你們,我預祝你們創業成功!”
不過,方自歸心裡判斷,呂武和科林的事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因為呂武租的這套兩室一廳位於普陀區一個很普通,站在陽臺上還能看到棚戶區的小區裡,可見夫妻倆的經濟實力還不是很強。方自歸印象裡,金髮碧眼的老外一般出沒于徐家匯、陸家嘴之類的地段,今後科林要頻繁出現在這裡了,讓方自歸覺得多少有些違和感。
“呂鴻,你到上海來,就是來看看姐嗎?”方自歸問。
“看我姐是一方面,另外,我也是來創業的。”呂鴻笑道。
“啊?”
“我來參加個展會。然後也看看有沒有可能在上海找到合作伙伴,幫我們廠銷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