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間的顏色和車間的顏色有很大的不同。一整面完全以黑色為背景的牆上,用白色線條勾勒了一些畫,也寫了一些英文花體字,而最讓甄語驚歎和喜愛的,是茶水間裡的綠。
茶水間裡有個形狀像問號一樣的長桌子,在這個問號的圓圈裡,竟然種著一棵綠意盎然的小樹,而組成問號那條直線的長長桌板的正中間,種著一排長著鋸齒狀葉子的草,問號的那個點則是一個單獨的圓形小桌,桌子中間也擺著一盆綠植。
咖啡機發出研磨咖啡豆的聲音,筒燈發出溫柔的光線,已經是盛夏了,茶水間裡卻讓人感覺好像置身於春天,綠樹青草散發著一種令人喜悅的青春的氣息。
此時,方自歸和甄語就坐在那個圓形小桌旁,一邊喝咖啡一邊熱火朝天地聊著。
“但是,也有人說漢字是一種落後的文字。”方自歸道。
“說這種話的人,不過是無知罷了。”甄語喝了一口咖啡,“我看過一篇研究文字的論文,結論是,漢字比拼音文字更先進。”
“哦,它的先進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比如一本同樣內容的書,英語版的厚度,常常是漢語版厚度的兩三倍。如果在英國要砍一百棵樹印一萬本《傲慢與偏見》,在中國只要砍三十棵。”
“哈哈,中文是一種環保的語言。”
“重點還並不是環保。“
“那重點是什麼?“
“是中文思維比英文思維速度快。用漢語背九九乘法表用時三十秒,用英語要四十五秒。思維速度快,往往意味著更聰明。說‘我愛你’三個字,日語是‘阿姨洗鐵路’,當然想同一件事情時,日本人腦子比中國人慢。漢字是二維的,而英文是一維的,每個單詞就是一串密碼,把中文詩翻譯成枯燥乏味的一串字元,怎麼弄得好?”
“不過,拼音文字有這麼個優點,就是學起來快。我沒碰到過一個能把中文說利索的老外,但能把英文說利索的中國人,我見過不少。”
“中文只是入門難,一旦初步掌握,學習反而更加簡單。”
“何以見得?”
“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新事物不斷出現,所以英語單詞的數量,已經超過一百萬了,而這些單詞在漢語中用三四千個字就能夠表達了,因為漢字有強大的組合能力。掌握三千個常用漢字,中國人就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中國數學家可以憑藉他中學學的化學知識,讀懂化學家的論文,而歐美的專家基本不可能讀得懂另外一個行業的論文。”
這時,方自歸突然想起自己帶領工程師們剛開始讀吻合器專利的哪些日子,一下子產生了劇烈的共鳴,“對對對,確實是這樣!”方自歸拼命點頭。
“‘Cuboid’,只有學數學的專業人士才知道這是‘長方體’,母語是英語的許多工科教授都不知道,還要查字典。但‘長方體’這個詞,對中國的小學生來說都一點兒不難,你能說中文很難嗎?漢字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就是穩定。廣東人聽不懂福建話,但廣東人不會覺得福建人是外國人,因為我們文字寫出來是一樣的。德國人為什麼堅定地認為法國人是外國人?要一直打仗?因為他們拼音文字,發音不一樣,互相聽不懂,然後文字寫出來必然不一樣,他們無法建立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
“我從來沒意識到,統一跟我們的文字也有關。”
“至少不能說我們漢字落後!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文學,確實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文學。”
“同意。”
“除了形式上的因素,內容方面,我們也不必以西方的模式為然。中國文學追求愉悅性和教育性,所謂‘文以載道‘,要表達善和美,描寫惡和醜,也是為了襯托善和美。而西方人沒有‘文以載道’的想法,他們追求的是讓你感到驚訝,那就不一定表達善和美了。恐怖、痛苦、怪誕、噁心、刺激,這些感覺能讓你驚訝啊,所以他們表達了很多的醜和惡。一個文學作品越是驚得你目瞪口呆,他們就認為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越是高。”
方自歸再次產生了劇烈的共鳴,點頭道:“我第一次看《舊約》,就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可是,貌似老外們一個個的都非常淡定。看來他們是習慣了。”
“《悲慘世界》這樣的還是很棒的,它告訴你世界是悲慘的,但最後告訴你這樣的世界仍然有希望。但這種型別的在西方太少了,很多你看到結尾,就感到特別鬱悶、特別悲觀。如果世界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世界也就罷了,可我們看看歷史,現在的世界,與一千年前或一百年前的世界比較,難道不是越來越好了嗎?”
“所以,西洋人斷乎寫不出《聊齋志異》,他們只能寫《聊齋詫異》。”
甄語一笑,“是啊,詫異。而且一直到現在,西方文學還是這麼一個風格。前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我買了一本她的獲獎作品,叫做《少女與死亡》,然後我一看,我的天,裡面的一些文字不但讓人驚訝,甚至讓人噁心。我覺得簡直就是垃圾,我真不覺得這種東西有多麼高的文學價值。”
“她寫了什麼?”
“比如類似這樣的文字:什麼全世界都性交大家就高興了,剩下的事可以不管;還有什麼,兩個女孩子殺了一頭畜牲,她們把這畜牲的**扯下來,血往自己身上塗;還有什麼飯前祈禱,然後吃飯,吸血,也讓血流到衛生巾上……你想把這些噁心的東西寫下來出版,是你的自由,但是這種東西,總不應該獲得所謂世界最高文學獎吧!”
“怪不得你對諾貝爾文學獎這麼不屑了。”
“所以啊,我的文學夢不會再以諾獎為目標了。”
“你這麼說,讓我想起了美國《阿特拉斯聳聳肩》。你有看過這部嗎?”
“沒有。”
“這部,在美國號稱是僅次於《聖經》的第二大暢銷書。因為我讀了《聖經》感覺並不好,我覺得《聖經》的《新約》很偉大,但《舊約》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接受,就對這個第二大暢銷書也產生了好奇,想看看美國人喜歡的文學是不是都這個樣。後來我就買了一本《阿特拉斯聳聳肩》,結果我把這部看完,我只有一個詞來形容我的感受。”
“什麼詞?”
“Bullshit!”【譯: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