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29. 世界沒有第一因

“這個道理是很難讓人理解。我再給你個比喻,一個圓,你說它的開始在哪裡?”

“啊——有點兒感覺了。”

“除此以外的解釋,你總能找到漏洞和悖論。世界雖然一直在變化,但是它一直在那兒,沒有開始。”

“伍明哥,我自己瞎想的哈。我覺得你說的六道輪迴是小輪迴,後面還有大輪迴。宇宙有一天就消失了,然後它又會出現。”

“那你覺得宇宙沒了,所有都沒了,佛哪兒去了?不生不死的佛與死了的宇宙不就矛盾了嘛。有這樣講法,十法界,也就是六道加上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都不圓滿,圓滿了就進入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其實就是十法界。十法界與一真法界是不一,不異。一旦修成了,你就會完全明白了。完全明白是個啥樣,我也不知道,我也要去修。佛教就是讓你‘信解行證’,相信,理解,行動,證明,最後要去證道。”

方自歸眨了眨眼睛,“這個‘證’字,我非常認同,特別是像我這種學理工的。”

“對呀,佛法強調一個‘證’字。其實我也是學理工的。”

“基督教就是‘信解行’,甚至不解都行,信便得救,不需要‘證’。”

“基督教我不懂,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回事兒。”

方自歸想了想道:“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從我們學理工的眼光看,‘解行證信’不是更靠譜嗎?為什麼一定先要‘信’?”

“我懂你的意思,但是……‘解行證信’是行不通的。”

“為什麼行不通?”

伍明哥想一想道:“對於別的事情,‘信’可以放在最後。比如對科學命題,都可以先不信,證實了以後才信。因為‘信’與科學問題是相異的,開始信還是開始不信,不影響科學驗證的結果。但是,對於信仰來說,‘信’就是信仰這個過程本身,是信仰的本體,不信就到不了信仰的狀態,你就不可能得證。因此,對於‘信’來講,信仰是個特殊的過程,‘信’與信仰是不異的,必須要先信,否則你永遠站在信仰的門口進不來。反正,你最後得證了才是真信,並沒有讓你不證。”

“讓我想想……”

“打一個粗糙的比喻,不信而想得證信仰,就像一個人說自己絕不下水,卻想證明自己可以學會游泳一樣。”

“誒?我好像理解你的意思了。”

“一個人絕不下水,可以證明自己會不會爬樹,但永遠無法證明自己會不會游泳。科學是爬樹,信仰是游泳,下不下水,對二者的影響是不同的。”

方自歸笑道,“明白了。挺靠譜的。但是……”方自歸用手指抹了抹鼻子,“伍明哥,我還有個疑問。比如說,佛教叫人不吃肉,我自己覺得吧,這不是違揹人性嘛,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誰說信佛就不能吃肉?”

“那些出家的和尚,不是都不吃肉嗎?”

“出家和尚只是佛教徒的一種,在家居士也是佛教徒,可以吃肉啊。”伍明哥喝了口茶,“西藏有位活佛寫了本書寫得很好,說你只要認同四法印,你就是佛教徒。四法印裡面,哪裡有禁止吃肉的規定呢?所以這是不矛盾的。如果學佛後你強制自己不吃肉讓自己更痛苦了,像你說的,違揹人性,你還是接著吃肉比較好。但是我告訴你,有修行的和尚不吃肉是不痛苦的。其實你可以把佛性當作是更完美的人性,隨著對教理的更加理解,隨著修行的更加深入,你的佛性越來越多時,你不吃肉根本不痛苦,甚至會感到很快樂。”

“這樣我就放心了,哈哈。”

“學佛的目的,是斷煩惱,證實相。如果學佛讓你更煩惱了,那你學的方向肯定有問題。”

“伍明哥,那你已經斷煩惱、證實相了嗎?”

“那還沒有。斷煩惱、證實相可不簡單,那比我們翻東達山難多了。”

“啊?比翻五千米的東達山還難啊?”

“但是你不要畏難。以我為例,雖然我還遠遠沒有斷煩惱證實相,可是在學佛的過程中,我的煩惱已經少了很多,我對世界的認識已經深刻了很多,這就已經是很大的收穫。即便這一世我不能完全斷煩惱證實相,但是我離真理近了一些,善報也會多一些。”

“伍明哥,剛才你說的四法印,那是什麼東東?”

“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都是什麼意思呢?”

“大概是說,一切存在都是暫時的,都是由各種條件和因緣和合而成的,同時也是變化無常的。執著於建立在這之上的一切情感、感受都是痛苦的。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應該超越一切,不執著於一切。”

方自歸託著下巴想了一會兒,“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好像也沒有完全明白。伍明哥,你能不能把這四條學習重點,再給我解釋解釋?”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