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悉知悉見。你有什麼功德,就到什麼程度啊,跟你的願力啊。”
“就是你能到什麼程度,跟你做過的事都有關?”
“對呀。修行就是叫你,看破放下。佛傳法四十九年,他始終圍繞什麼說?他從根上說啊,三嘆奇哉,聽不懂,只是在枝枝幹幹,花花果果上。他就是要教你,不分別不執著,看住當下的起心動念的煩惱。所以說什麼?妄心息,即菩提……”
據說,與各種宗教比較,科學是最科學的,可有了一次“未到地定”的經歷,此時一邊聽著智航師父的開示,方自歸一邊就產生了一種感覺:佛法像科學那樣科學,甚至還好像……比科學還科學。
討論完“未到地定”的問題,四人繼續喝茶,一直當聽眾的雲兒就打算問個深層次的問題,說:“師父,我能不能問您一個問題?”
師父放下茶碗,微笑道:“請問。”
雲兒道:“我先生說,一個個念頭和一個個行為都是一個個種子,未來都有果報。我就產生一個疑問,果報如此精確嗎?業力是不是也可能出錯?”
上次方自歸給那幫欺負過自己的民工發年終獎,雲兒像母司一樣不能理解,方自歸就也跟雲兒講了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道理,也解釋了一下“因緣”、“業力”、“果報”這幾個關鍵詞,雲兒立即就想到,果報夠精確嗎?要是果報的誤差太大,自己老公給這些混賬民工發年終獎,不是又吃了一次大虧?雲兒能夠提出這麼深層次的問題,不愧是參加過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和獲得過經濟學學位的人。
師父語氣肯定地說:“業力不會出錯。”
雲兒道:“那麼業力就是個必然性,可人們常說‘世事無常’,意外,有時突然就發生了,無常又好像是有偶然性的。那‘無常’和‘業力’,不是就矛盾了嗎?”
師父道:“無常不是偶然性。無常實際上包含業力。你要知道一點,在生命的流線之中,在任何事物的組合之中,法是看不見的。法從何而來?從‘緣’而來,一切法,一切事物,都是眾緣和合而成。”
見雲兒的眼神依然比較迷離,師父接著說:“法界沒有偶然的東西,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只是說,當你的因緣在不斷變化的時候,好像方程式,x,y,z在不停變化,方程式在不停演算,那方程式等號後面的結果,就在不斷的變化,是分毫不差的。”
方自歸恍然大悟,雲兒大吃一驚。
雲兒驚訝老和尚嘴裡竟然冒出“x,y,z”和“方程式”這樣的詞來。後來老和尚有事先離開,聽淨怡介紹了一下老和尚的生平,雲兒才明白。原來師父少年時出家,後來因為政治運動還了俗,後來還結了婚,自學中醫治病救人,等到七八年重新恢復高考時,師父參加高考成了大學生,大學畢業後拿到中醫執照仍以行醫為生,九十年代才又重新出家的。既然師父像自己一樣參加過高考,對三元一次方程和函式肯定是有一定造詣的,他既是曾經有名的中醫,又熟悉數學上的“x,y,z”,所謂“學貫中西”,大概也就是這樣了。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淨怡說:“如果這一世你沒有修行什麼的,你基本上是按照前世的流轉。什麼時候該結婚,什麼時候該生小孩,什麼時候該死就是一定的。但是如果你在你這一世突然穿插一個東西進去,這個東西很大,它攪合了你這灘水,把你這灘水變清淨了還是攪得更混濁了,你後面那個果就不一樣。”
師父道:“這就叫“數”。
方自歸問:“哪個shu?”
師父道:“數學的‘數’。也可以理解為‘宿命’的‘宿’。”
參加過高考的高僧就是不一樣,是可以用數學來解釋宿命的,讓參加過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雲兒聽了以後很有感覺。雲兒笑道:“我明白了,數是一定的,我怎樣攪這灘水,就會有怎樣的結果。”
師父道:“也要與緣而合。離不開緣啊!緣是一個動性,有了動性以後‘數’就會變,沒有動性‘數’就不會變,沒有動性也不會保持平衡。沒有平衡,何來‘心’呢?它是一個流程,在法界叫什麼?大一點叫‘纓絡網’,你每起一個念,那個網已經出來了,只是你不知道。”
方自歸把“纓絡網”聽成了“因落網”,心想這些年因特網大大改變了世界,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個因落網,而且該網,貌似歷史悠久,現在仍然每時每刻改變著世界,比因特網對世界的改變還要深遠……
淨怡笑道:“很複雜,任何一個起心動念都對你的結果產生影響。”
師父道:“假如你能夠進入甚深禪定的話,你就會感知到。”
看來淨怡的靈魂這段時間又上升了,她參加這次茶話會不是來問問題的,而是來做助教的。淨怡道:“因為我們的心思太粗了,當你極細的時候,你會感知到表面部分。等你如果說證到‘初地’以上的話,你會感受到更深的部分。”
師父道:“假如你早出生十年,你就不是這麼個人,你就不是現在的思維了。”
淨怡道:“對。肯定的。”
方自歸突然覺得眼前一亮,說:“世界其實從來沒有重複過。”
淨怡道:“沒有重複過,任何東西都沒重複過。”
方自歸問:“那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小時候還以為,也許是一摸一樣的情形在某一個前世發生過一次,所以看起來熟悉。”
師父笑道:“因為所有的現行,都是過去種子在成熟後的顯現。你覺得這個場景熟悉,是因為這個場景跟過去種子有相似之處,但其實並不完全一樣。你一直在製造新的種子,你的x,y,z一直在變化,你的現在跟過去不會一摸一樣,你的未來跟現在也不會一摸一樣。”
方自歸恍然大悟。原來,世界無始無終,世界的內容一直在變化,世界不會重複。那麼,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裡著名的“時間有起點和時間無起點都錯”的悖論,其實就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相當徹底。
回上海的路上,方自歸邊開車邊向雲兒科普了一些佛學知識,然後說:“怎麼樣,是不是覺得佛法挺靠譜的?”
雲兒道:“道理嘛是很有道理,但我還不能完全接受。”
“不能接受哪一點呢?”
“佛法裡沒有愛情的位置。 ”
“……”
方自歸心想,確實,佛法太究竟了,就不像其他宗教把愛情和婚姻看得那麼隆重。基督徒的婚禮就是在教堂裡舉辦的,可因為不一樣的思想深度,婚禮絕不適合在寺廟裡舉辦。你無法想象智航師父披著隆重的袈裟,在東風寺內塑著佛陀金身的大殿裡,主持自己和雲兒的婚禮,然後語重心長地祝福新人道:“自歸和雲兒,諸行無常啊!”
雖然這個世界確鑿是諸行無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