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正是殿試之日。
前一天,鴻臚寺和光祿寺的官員們就開始佈置試場。
試場設在集英殿,殿中擺放了數百張考桌和蒲團。每張考桌的左上角都貼上了考生的籍貫和會試名次。
天還黑著,二百五十一名考過會試的貢生就已經候在集英殿外,默然肅立。
領頭的就是今科會元盛長楨,緊隨盛長楨身後的是西江道貢生言仁化,身後二百多名貢生一字排開,隊伍最後則是排名二百五十一的吳悼。
眾貢生們鴉雀無聲,卻是心潮澎湃。身處威嚴肅穆的皇城,看向高大巍峨的集英殿,每個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狂熱。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就是天下讀書人的最高理想。寒窗苦讀數十年,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今天,他們終於將要完成這一理想。
站在這讀書人的最高殿堂前,即將完成鯉魚跳龍門的最後一躍,每一個貢生的心臟都在撲通狂跳。
天光微亮時,一聲清越的磬響。
禮部官員高聲道:“宣庚子科進士進殿。”
霎時間,宮門大開。黃鐘大呂之聲響起,聲徹皇城,震動人心。
集英殿的全貌向眾貢生展開。殿內一排排整齊的桌椅,螭龍盤繞的高大立柱,暗金色的巨幅地磚,無不讓貢生們驚歎。
當然,最令貢生們心馳神往的,是集英殿盡頭,那位高踞御榻,看不清真容的皇帝,那位整個帝國的主宰者。
貢生們魚貫而入,站列整齊。此時樂聲漸止,整個集英殿彌散著莊嚴肅穆的氣氛。
“拜——”
禮部官員吊著嗓子唱道。
盛長楨便領著一眾貢生朝著當今天子叩拜下去,山呼萬歲。
三拜九叩之後,還有一連串的禮儀。貢生們來此之前,早已得了禮部所派的專人教授,倒也沒有出什麼紕漏。
行完禮,在內侍的引導下,貢生們終於落座。
文延樸站在階下,朗聲唸誦著皇帝出的試題。
“一問:戊不學孫吳,丁詰之,曰顧方略如何爾。
二問:丙為令長,無治聲,丁言其非百里才。壬曰君子不器,豈以小大為異哉。
……
十問:死罪囚,家無周親,上請,敕許充侍。若逢恩赦,合免死否?”
一共十個問題,都與民事相關。考驗的就是士子們的行政能力,看他們在為官後能否處理實際問題。
盛長楨聽了試題,略一思索,開始在草稿紙上奮筆疾書。一個個體態方正,勻潤豐滿的端正楷字就在筆尖流露出來。
御榻上,老皇帝睜開渾濁的雙目,殿中諸生埋頭答題的樣子在他眼中一覽無餘。
他招手喚來貼身的老太監,問道:“韓大伴,哪個是盛長楨?”
老太監恭敬地回道:
“啟稟官家,坐在上首的那個風姿卓絕的小郎君,就是今科會元盛長楨。”
“風姿卓絕的小郎君……”老皇帝嘴裡唸叨著貼身太監的形容,目光又朝殿內望去。
排在最左邊第一位的考桌上,一個面容肅穆的貢生正在揮筆成文。
只見他面容清朗俊秀,身姿端正挺拔,眉宇間竟隱約露出金戈之氣,與周圍的貢生大不相同。
老皇帝看著盛長楨有些失神,恍若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定了定心神,老皇帝起身走到殿中,慢慢地踱步巡視著。文延樸、韓章等重臣跟在老皇帝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