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光陰似箭。
三體宇宙宛如一片光怪陸離的油畫。
時而星辰如燈火幻滅,時而平面似斑斕琉璃碎片,時而空洞與線條交錯。
甚至連光速的數值,在這裡都無法變成一個常數。
引力更是如同一團亂麻,交織於浩瀚虛空之間。
用末日景象來形容此時旳三體宇宙,也是挺適合的。
人革聯與歸零者等反抗者的交鋒,從星空205年開始僵持,直到星空218年,仍然沒有打破這個局面。
但是雙方都憋著一股氣,不願意讓自己的戰略失敗。
雙方的底蘊其實也有些不相伯仲。
別看人革聯有幾個單體宇宙作為後盾,又吞併了幾百個高等文明,但歸零者等文明的底蘊,仍然非常強大。
畢竟這是縱橫單體宇宙幾百億年的大神級文明,時間給他們帶來的底蘊,是不能忽視的。
要不是人革聯有幾個宇宙作為後盾,還真沒有辦法和歸零者拼底蘊。
在三體宇宙內部的混亂虛空之中,數以億計的小宇宙,就是歸零者的強大底蘊。
雖然他們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可不代表歸零者不能繼續進步。
以前他們被瓶頸卡住,那是因為三體宇宙不存在競爭對手和參照物,這些大神文明就是高處不勝寒的狀態。
現在被人革聯壓得瀕臨滅絕,歸零者在這種危機下,又有了人革聯作為目標,在科技上又開始又進步了。
這也是為什麼王高,要速戰速決的原因。
科技的發展史上,創新往往是舉步維艱的事情,而模仿卻相對容易很多。
人類第一顆原子彈的出現,投入的人力物力是極其恐怖的,但是技術擴散速度卻非常迅速。
這就是創新與模仿的區別。
前者是無中生有,後者是依樣畫葫蘆,難度自然不一樣。
或許有人會說,光刻機技術為什麼沒有模仿成功?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一個技術是否被模仿,除了其技術難度本身,還和市場和戰略有關係。
如果真的撕破臉皮,直接拋棄國際市場和專利法,20奈米級別的光刻機不用3年就可以製造出來。
有時候不是製造不出來,而是被限制在遊戲規則之內,不得不做出取捨。
畢竟在公元時代,各種技術雖然有門檻,但是還沒有達到外星科技的級別,很多技術的專利,在國際上是公開的。
這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人革聯和歸零者等文明處於戰爭狀態,宇宙文明之間又不講專利法,自然是那模仿儘量模仿。
幸好人革聯的不少技術,參雜了非常多的異宇宙規則,導致歸零者等文明的模仿非常艱難。
但是王高卻知道不能在拖延下去了,不然讓歸零者搞出什麼新技術,那人革聯要徹底控制三體宇宙的計劃,將直接破產。
此時整個三體宇宙的規則,已經被人革聯解析完成,其他宇宙的人革聯終於可以全力支援三體宇宙分部了。
星空222年。
前幾年調任科研部門的希恩斯,興奮的向王高彙報道:“最高執政官閣下,幸不辱命,我們成功完成了規則強制穩定器的研發工作。”
“非常好!是時候結束這一次戰爭了。”王高調出頁面,向軍部下達了最新指令。
同時工業製造部門,也全力生產規則穩定器。
當一個個規則穩定器,被佈置在小宇宙之後,那些混亂無比的星空,迅速被束縛住,強制穩定在三維狀態。
由於經歷了規則混亂的破壞,被強制穩定在三維狀態的虛空,充斥著大量的原始星雲物質,以及少量的星球殘骸。
早就準備就緒的人革聯戰士,迅速啟動小宇宙的吞噬系統,將這些剛剛穩定下來的區域,強行吞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