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可以根據需要,自己用木板隔出三四個小空間,還可以搭出二層的小閣間。
當然,這種建法的速度是很快,但浪費木料,而且要注意防火。
為了減少火災的威脅,這些房子都間隔3~5米左右。
當然,當時給出設計圖的時候,鄭森可沒有照搬北歐木房,而是做出了因地制宜的修改。
比如防颱風需要,這些由粗壯原木搭建的木房,本來就具備一定的抗颱風能力。
鄭森又增強了屋頂的榫卯結構,同時設計了十幾個加固的鋼結構部件。
另外就是留下二次改造的餘地,比如屋內地面鋪設水泥地面,屋頂的木屋頂,用水泥和瓦片結合,加強防水防風。
至於做飯和廁所,暫時只能用公共設施解決。
伐木燒荒、造屋修渠,從基隆城運輸過來的物資,正迅速增強著這個新村的建設。
而良好的管理制度,加上非常注意衛生,儘管有七個人感染了瘧疾,但是在青蒿素破障丹的治療下,有驚無險的度過了前期的一個個難關。
瘋狂伐木燒荒的村民,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初步開發了1300多畝荒地。
“老姚,現在村子已經有53棟房子了,我打算開始暫緩房子的建設,開始準備耕田。”王耀新提議道。
姚波點了點頭,只是有些遲疑的問道:“王隊長,現在已經五月份了,春耕會不會太晚了?”
最近剛從政務速成班畢業的馬弓,一個星期之前才調任河谷村宣講官,他笑著說道:
“姚村長大可放心,我已經向供銷社訂購了一批新稻種,這種新稻只要55~70天就可以成熟收割,畝產在100公斤左右。”
“什麼?55~70天可成熟?”姚波不由自主的吞嚥著口水。
惡補了農業知識的王大用,也有些難以置信:“馬宣講,真有如此良種?”
“是的,淡水那邊已經種了一季,從種植到收穫只有59天,平均畝產144公斤左右,當然這是肥料的加成,沒有肥料就100公斤的畝產。”馬弓解釋道。
“那這良種需要精耕嗎?”姚波有些擔心的問道。
馬弓搖搖頭:“不需要,這種水稻的原產地在林邑,當地都是直接撒種子的,然後半野生管理。”
這種水稻品種,就是占城稻。
該品種的優勢,並不在產量,江南地區的本土稻種,如果風調雨順、土地肥沃,也可以達到畝產100公斤左右。
占城稻的優勢在於生長期短,大概在55~90天左右,生長期的不一樣,一方面是因為占城稻有各種小品種,另一方面是各地氣候的差異導致。
而占城稻的另兩個優點,則是耐旱和粗放管理。
對於剛剛開荒的大流求耕地而言,占城稻在極限狀態下,可以做到一年四熟。
當然,這種高強度的種植,對於土地的肥力消耗,也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鄭森的規劃,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可以採用一年二熟、冬季種蠶豆和黃豆(豆科可以補充土壤的氮元素),加上大量土化肥的使用。
大流求的一畝地,可以達到年產250~300公斤幹稻穀、50公斤蠶豆或者黃豆。
儘管占城稻的口感不好吃,但是人都快餓死了,還考慮口感,那是腦袋進水了。
其實現在江南種植的水稻品種,都是粳米和糯米,而占城稻則是秈米。
這三種米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粘度,糯米最粘、粳米次之(例如珍珠米)、秈米不粘(例如暹羅香米、天竺長米)。
現在的中原只是不習慣秈米的口感而已,這種米最適合作為炒飯的原料。
反正鄭森為了糧食安全,是肯定要大力推廣占城稻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