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一十一章 奇特

會說達雅語的一個黑衣衛,透過詢問這個部落的人,終於勉強搞明白了周圍的情況。

逃亡的達雅人部落,一共分為兩個方向,這裡是其中一個方向,沿途逃亡過程中,他們非戰鬥減員了一大半人口, 現在周圍的三個部落,只剩下一千八百多人。

而附近的巨蟒,則是他們前段時間放火燒林之後,開始頻繁襲擊三個部落,還吃了不少人。

至於周圍倒底有多少巨蟒,這個部落也沒有搞清楚。

郝建聽完這些情況之後,拿起對講機:“將所有人和物資送下來, 然後飛艇前往西婆羅洲的雨地城,讓駐守的海軍派5艘蒸汽戰艦過來這邊,飛艇給海軍導航。”

對講機立刻響起飛艇艦長的回應:“收到。”

他們用的對講機是短波對講機,相當於後世1960年前後的技術,採用一個重量20公斤的鉛酸蓄電池,再搭配一臺手搖發電機,通訊距離3000~50000米。

那個50000米的通訊距離,其實要得利於這個時代沒有複雜的電磁干擾,加上不存在其他擁有電磁通訊能力的勢力,因此直接使用了短波作為載體。

其實這種對講機,就是後世軍用的步話機。

被帶過來的裝置之中,還有一臺無線電報機。

物資送下來之後,郝建對於那幫達雅人並沒有趕盡殺絕,加上飛艇的威懾,這幫傢伙現在已經不敢逃跑了。

等過幾天海軍的船隻過來了,就將他們送到其他島嶼去, 婆羅洲內部的熱帶雨林, 人革聯並沒有大規模開發的計劃。

別看這裡大樹參天、植被茂密, 又有充足的降雨和光照,實際上熱帶雨林是極其貧瘠的土地, 而且不適合大規模開發。

南洋群島中,可以開發的區域,只有一部分沿海平原、高地,以及火山灰形成的土壤。

而婆羅洲內陸的熱帶雨林,根本沒有開發的價值,如果強行開發,後果就是表層土壤迅速被雨水洗掉,失去表層土壤的區域,要麼被侵蝕成為河道,要麼變成一片沙石荒漠。

而沿海平原的熱帶雨林,一旦毀林開荒之後,如果沒有人工干預,也是同樣的下場,一塊荒地只能種植幾年,然後就要尋找下一塊熱帶雨林,必須重複性的毀林開荒。

這也是熱帶雨林氣候區,很難發展出強大的古文明的根本原因。

因為這地種不熟, 只能採用遊耕的方式, 在雨林地區不停的遷移部落。

人革聯控制南洋群島之後, 也研究過熱帶雨林的問題,而得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科學開發沿海平原和高地,禁止開發內陸的熱帶雨林。

在沿海平原的開發方案上,採用多管齊下。

在一部分容易在雨季被洪水淹沒平原,採用田塘桑蠶複合法,就是一半農田一半池塘。

考慮到南洋群島的水熱條件優異,每人分到的產業,就是10畝耕地、10畝塘地。

利用挖掘機挖池塘,塘泥堆塘壩,而且整個鄉村是統一規劃的,池塘全部連線在一起,遇到下暴雨的時候,池塘可以蓄水和排水。

池塘本身可以種植蓮藕、蘆葦、菱角和養魚,塘壩種植桑樹,桑樹葉可以養蠶,蠶砂可以餵魚。

同時池塘的儲水,可以用於灌溉水稻田。

加上合理的規劃,以及科學的使用發酵肥、化肥,南洋群島各地的沿海地區,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個魚米之鄉。

除了田塘桑蠶方案,則是官方的大型種植園模式,主要是種植麵包樹、菠蘿蜜、榴蓮、香蕉、甘蔗、椰子這六種經濟作物。

除了甘蔗之外,其他都是多年生的經濟作物,這有利於鞏固水土,相當於人造熱帶雨林。

甘蔗用於製糖、釀酒、造紙、飼料。

麵包樹、香蕉的果實可以作為糧食,如果生產量太多,當地又沒有辦法消耗,還以為作為飼料,或者透過脫水技術,變成麵包果乾、香蕉幹。

菠蘿蜜和榴蓮也是差不多的處理方式,當地吃不完,就脫水制幹。

椰子同樣是寶貝,椰子水當飲料,椰子肉煉油,渣粕作為飼料使用,椰子殼粉碎髮酵後,作為土壤有機質還田。

大規模種植麵包樹和香蕉,還可以有效減少本地的稻米消耗,讓更加耐儲存的稻米,變成南洋群島的優勢產品。

而難以開發的婆羅洲內陸地區,就留給野生動物吧!

四天後,海軍的4艘蒸汽船,以及12艘蒸汽運輸船,終於在飛艇的指引下,來到附近的一條河流。

在此期間,郝建也帶人將附近的三個達雅人部落收服,然後安排運輸船將他們帶去訶陵島(爪哇島)開荒安置。

送走了附近的達雅人,郝建才帶著寇仲、拔鋒寒和一眾黑衣衛,加上天空中的飛艇,前去探索巨蟒的核心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