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到了夏末。
此時,陳青牛和宋檀兒在屋裡的桌子旁喝茶。
宋檀兒對陳青牛道:
“村子裡江南風格,青磚黛瓦,小戶型的特色民居的主體已建成,只剩下後期的裝修了!”
陳青牛說道: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我相信我們林水村,一定會建設的比桃花源記中的景象還漂亮!”
宋檀兒喝了一口茶,嘀咕道:
“我知道一個和桃花源記類似的故事《廣異記》,你知道嗎!”
陳青牛面露疑惑之色,嘀咕道:
“我不知道!”
宋檀兒嬌笑道:
青牛,枉你還自詡文藝青年,這回才疏學淺了,我給你講述一下。
唐朝開元年間,代州都督因為五臺山客僧多,恐怕妖偽之事發生,就下令把沒有度牒的和尚,全部趕走。
客僧害怕被驅逐,大多暫時逃避到山谷中去。
有個叫法朗的和尚,逃進雁門山深處。
雁門山深澗當中有個石洞,能容納人出進。
法朗就多帶乾糧,想要住在這座山裡。
於是,他就尋找洞口進去了。
走了幾百步之後,那裡漸漸空闊了。
到了平地,踏過流水,渡過到另一岸,那裡太陽、月亮都很明亮。
又走了二里,到一個草屋中,草屋中有女人,穿著草葉,但容顏端莊秀麗。
她看見和尚,害怕而又驚訝,問道:
“你是什麼人?”
和尚說:
“我是人啊!”
女人笑道:
“難道有這樣形骸的人嗎?”
和尚說:
“我奉事佛,佛必須貶降形骸,所以這樣。”
女人又順便問:
“佛是幹什麼的?”
法朗說道:
“佛法無邊,普度眾生!”
女人覺得他說得話有道理,又問:
“具體一點呢!”
法朗給女人講解《金剛經》。
女人聽了再三再四稱讚叫好。
法朗就問她們:
“這個地方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女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