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職業球員經常進行上杆蓄力的方法,即製造雙肩轉動和雙髖轉動之間的幅度差,身體像擰螺絲一樣擰得越緊。”
“上杆,在上杆至3/4時,開始有明顯的立腕動作。雙腕翹起杆身與左臂的夾角縮小,此時左臂與杆身的夾角約為90°。“
”這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重心在右大腿內側,要防止重心倒置也就是向右移動過多。”
”完美的上杆至頂點姿勢:左臂充分伸直,杆身指向目標並與地面平行。“
”上半身充分轉動,背部正對目標。與巨大的雙肩轉動幅度相比,其雙髖轉動幅度微小,這製造了驚人的扭矩,這是真正的力量源泉,此時想必你已經做好了下杆的準備。”
”接著就是上下杆轉換,這是高爾夫揮杆中最難的技術環節。“
”最重要的一點,這沒有揮臂和釋放手腕,杆身和左臂之間保持的夾角在此刻甚至縮小了。“
”啟動下杆的引擎是他的左髖,左髖前頂的動作牽扯他的背部,背部牽扯肩部,肩部牽扯手臂,就像連鎖反應,洶湧澎湃的力量在其身上由下至上傳遞。”
”觸球前瞬間,轉髖,持續轉髖,這是在觸球前的瞬間仍然在做的。“
”與此同時他的雙腕開始加速釋放杆頭,但仍然保持引領杆頭、杆身前傾的觸球姿勢,這將保證球被杆面充分擠壓。“
”注意你的左臂?沒錯,雞翅膀!在觸球過程中並未伸直左臂。”
”觸球后瞬間,首先,髖部持續轉動,從腰帶搭扣的移動就能發現;“
”第二,手腕翻轉,右臂伸直。在觸球前,左手手套背部指向身體前方,在觸球后,左手手套背部指向目標方向,這一手腕的翻轉動作不但能夠擺正杆面,同時會增加杆頭速度;“
”第三,保持頭部位置,這能保證紮實的觸球。”
”再後,就是送杆,這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頭部仍然不轉動,仍然注視下方;“
”第二,伸直右臂,這種送杆更多地被稱為隨揮送杆(follow th
ough),因為這一動作似乎是被動的,杆頭揮動的巨大動能牽引著手臂向前伸展。“
”但做到這一動作談何容易,許多業餘球手在此時已經抬頭看球、揚起雙臂了。“
”若要保證紮實的觸球,不妨多點耐心,晚點再抬頭。”
”最後收杆,髖部幾乎正對目標方向,身體重心已經轉移至左腳腳跟,左腳前腳掌外翻。“
”右膝內扣,貼近左腿,此時稍微向目標方向扭轉的頭部得以觀察擊球的走向,但頭部並沒有抬起,仍保持上半身脊柱前傾。”
“按照我說的方法試一試,按照我的方法,如果你有天賦,這一球不會相差太遠。”
吳勇按照總治的辦法試了一下,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將這一球打了出去,果然這次的球飛得很遠,遠遠超過了那幾個大坑。
總治笑著說道:“注意你自己的目標,你需要將球射進洞,而不需要將球打到天邊。”
吳勇看著總治,總治依舊笑著,吳勇說道:“你囉裡囉嗦的說了這麼多,我也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總治回答道:“打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成的,你還需要多加練習。”
“我當時學高爾夫的時候和你現在的情況差不多,可能是我的天賦比較好吧。”
吳勇一聽這話,瞬間心裡便十分不悅,畢竟自己才是這裡的領導者,他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
吳勇惡狠狠地看著總治,說道:“我現在才是這裡的老大,你最好給我搞清楚這一點。”
接著,吳勇轉過身,背對著總治,又拿起一顆球,繼續說道:“現在你只不過是在我身後的一隻螞蟻罷了,如果你膽敢有任何動作,我保證,我會幹掉你。”
說完,吳勇打出去了那一球,他伸出手,對總治說道:“再給我拿一個。”
總治此時心中已經動了殺意,他將一顆球拿了出來,用左手遞給了吳勇,右手伸進袋子中將一根高爾夫球杆緊緊攥在手裡。
當吳勇完全放下戒備之後,總治拿起高爾夫球杆猛地砸在了吳勇的頭上。
吳勇沒有想到總治會動手,而且這是在自己的營地,也沒有想到他敢在這裡動手。
這一棍直接將吳勇打翻在車頂,劇烈的疼痛,讓他全身不停地顫抖著,總治拿著高爾夫球杆面無表情地看著躺在車頂的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