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小問題都要反覆討論開會,遲遲定不下來。
這就給城市的復興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更令人沮喪的是,普琳希斯公國軍隊進駐之後,並沒有撤離。
反而以宗主國駐軍的形式,在城市郊外安營紮寨。
美且名曰“協助守衛”。
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這是準備赤裸裸的干涉了。
對此裡倫威爾的議會倒是一致對外。
可惜的是,新議會的雞蛋縫太大了,很容易就被宗主國的外交各個突破。
最終達成的協議,是在裡倫威爾設立宗主國的“總督府”。
這一結果出來之後,更是舉國譁然。
總督府的設立,相當於半殖民地的舉措了。
也可以稱得上是喪權辱國。
這個時候,有些人倒是懷念起李氏時代的專權。
至少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六月的新聞,幾乎是一天一變。
搞得國內也是人心惶惶,很多產業都陷入停滯狀態。
直到六月末,總督府設立之後,情況才算穩定下來。
和國民擔心的不一樣的是,宗主國沒有立即任命總督。
只是派了一群工作人員過來,協助安定裡倫威爾的局勢。
不得不說這個舉措起到了很大的緩衝作用。
但也有人擔心是溫水煮青蛙。
國際輿論,針對普琳希斯公國的這次行動,是頗有微詞的。
有的甚至指出,這是一場“變相的侵略”。
但是普琳希斯公國卻站得住腳跟,辯稱“一切基於藩屬國的穩定繁榮”。
不管如何,整體的形式,算是漸漸穩定下來。
如此到了七月,城市才恢復了一點的生氣。
政治風雲的變化,最終並沒有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
習慣,是人類最大的惰性。
這也意味著,事情總算到了終章。
新的一輪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