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1章 世界天文學界的基礎情況

九月,對於公國朝堂而言,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下個月的女帝登基大典。

西宮對於女帝的態度,是絕對牴觸的,但是皇帝和東宮都很支援,這才推動了整個事情的進展。

這件事情是大事, 辦的好,以後入了女帝的法眼,升官加職都不是問題。

當然了,這種場面上的好事,也輪不到元霄。

考古事情結束之後,他低調一段時間。

然後就是天文臺的朔望天文望遠鏡, 已經完全竣工。

元霄回來,首先主導的就是這件事情。

畢竟關於朔望天文探索計劃,元霄是立下軍令狀的。

整個專案, 得到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援。

裝置安裝完畢,接下來就要進行實際的展開。

元霄主持會議,參與的還有中科院副院長周正毅、科技部部長馮博昱、教育部副部長東方宸謙,以及其他中高層。

要展開天文探索,首先要將目前世界對天文學的水平,做一個梳理。

這個報告,當然由科技部的專業人士進行說明。

“眾所周知,我們新大陸的歷史,是223年,這指的是有歷史記錄的,而這之前,並沒有完整的官方資料。

或者說也許有資料,但是保留在帝國手中,沒有對外公開過。”

帝國是人類移居新大陸後第一個成立的國家,等於說是繼承了前文明的所有遺產。

不過目前看,這個遺產並不豐富, 文明科技存在極大的斷層。

“這兩百多年,我們的科技, 絕大部分依賴的是考古,包括生產應用技術,當然也有一部分來自二次研究開發。

這裡要注意的是,所有科技領域內,天文學是最薄弱的一項。”

原因很好理解,生活上,對於外太空的需求,並不是絕對強烈。

比起什麼遨遊宇宙,這個世界的人類,更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在新大陸生活下去。

“當然了,也許和前文明也有關係,我們考古中得來的天文學方面的科技,基本上接近於沒有。

涉及到的衛星、望遠鏡等等,也都是遺留下來的繼承。

望遠鏡的話,可以說以前從來沒有製造過,我國的朔望是第一臺自己製造的。”

這就是為何當初很多人反對的原因,望遠鏡考古挖出來的不少,就目前的科技水準看,足夠使用了。

畢竟很多領域的科技還不完善,人們並沒有太多的精力, 去關注外太空和宇宙的世界。

“此外衛星技術也是,目前世界上還在運作的衛星,一共有十二顆,其中帝國保有六顆,其他三大國家各自保有兩顆,城市國家則沒有。

衛星對於世界,目前最大的應用是部分資訊的傳遞,以及導航的使用,至於其他功能,還處於待研究狀態。

另外,根據使用年限推算,最多再過二十年,這些衛星恐怕也到了無法使用的地步。”

兩百多年,這還是前文明高科技的結果,否則哪裡能在太空轉這麼久。

“因此,目前世界科學界,對於天文學的研究,可以說都是處於比較主觀表面的事情,比如星系,科技界認為布魯雅恆星系,就是宇宙所有的一切。

可觀察到的世界,就是如此之大。”

元霄點頭,這相當於認為,銀河系就是宇宙一樣。

“爵爺不久前說過,”馮博昱插話,“我們布魯雅星系,只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這是不是現實?”

元霄只是按照自己來自藍星的經驗說的:“需要的還是證據,這也是我們馬上要展開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