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帶著周正毅的稱呼都變了。
“不會開玩笑,只是還在整理,”元霄肯定,“好了之後,我想給您先過目一下,然後拿去出版,冠名發現者是我, 稽核者是您。
您看如何。”
我艹,這傢伙拿著考古資料,居然要去出書?
而不是拿到世界專利網去註冊。
這又是什麼操作。
說白了, 要是書熱賣,那自然大賺特賺。
可是,萬一銷路不行,哪怕是隻賣出一本,也等於說發現技術的版權沒有了。
畢竟出書,也是一種對公眾開放資源的行為。
不過,在周正毅眼裡就不一樣了。
原作者先不說,發現者元霄,稽核者周正毅。
光是這樣,萬一是重要理論體系,他這個中科院副院長,絕對風生水起啊!
侯嘉錫在一旁羨慕得不得了。
誰不想弄本書,寫上自己的名字啊。
好多撲街都是給自己出版呢。
雖然大部分都是送給親戚朋友。
但是!
放在書架上,那就是感覺不一樣。
周正毅“唰”地站了起來:“元老師,我支援你的決定。
不管結果如何,只要知識理論體系沒有問題,我向中科院申請,讓你加入我們中科院。”
嘶——
市立學校的領導老師們,再次倒吸一口冷氣。
中科院院士啊!
這可是頂級榮譽了!
多少科學家學者,夢寐以求的東西。
周正毅這麼容易輕易許諾了。
侯嘉錫笑了:“老周啊,你這許諾可真可以,元老師資格夠嗎。”
“如果只是元素週期表,可能不夠,”周正毅有把握,“加上物理界理論的釋出,還有元霄老師自主研發的AI程式,特批我還是有把握的。”
中科院考量的重心,還是學者的自我研究能力。
但是,對於類似元霄這樣的,多領域考古發現者,又有一點自主研究能力的,未必不能開創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