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明很早便做完了其它的題目。
他是眾多參選學生中的一名,面對試卷上最後一道“大題”,他準備像平時一樣,再審一遍題幹,以免自己的回答跑題。
“再讀一遍題目吧。”他看著那副漫畫,想到。漫畫的線條很簡潔,寥寥幾筆,就將詭異猙獰的怪物和楚楚可憐的小女孩活靈活現地勾勒了出來。
“再讀一遍題目吧。”他想。最後一道大題,還是應該審清題目再作答。
“再讀一遍題目吧。”他在心中對自己說到……
“再讀一遍……”
冷汗從額頭上流下,呼吸變得越來越困難,高志明猛地抬頭,將視線從漫畫上拽離。
“呼——呼——呼——”
他大口大口呼吸著空氣,就像一個剛剛憋著氣潛泳完三十米的人。
“同學,你身體不舒服嗎?”監考老師察覺到異常,走過來問到。
“我沒事,謝謝。”
高志明搖頭,他的呼吸已經漸漸恢復正常。
他閉上雙眼,先努力將自己的大腦清空,然後再非常謹慎地、一點一點地回想剛剛究竟發生了什麼。
自己看完漫畫後,準備再閱讀一遍題幹,以免答非所問。
但每當自己想讓視線從漫畫上移開,大腦中的思路就好像被重置了一樣,重新回到剛剛看完漫畫的狀態。
所幸他是個想法堅定的人,即使再來一遍,也不會放棄再審一遍題的想法,直接寫下答案。
因此,他陷入了迴圈之中。如果不是感覺到身體不適,恐怕……
“離測試結束還有15分鐘,請同學們控制好時間。”監考老師的聲音響起,打斷了高志明的沉思。
15分鐘?他明明記得,自己做到最後一道題目的時候,看了一眼手錶,那時離測試結束還有足足40分鐘。
除去剛剛整理思路花掉的5分鐘,也就是說,自己在那個迴圈裡至少浪費了20分鐘。
這道題目,果然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想清楚這一點後,高志明反而對解開這道題又多了一點信心。
確定自己的思維已處在最清晰的狀態後,他重新從題目的開頭讀起。
請簡述以下漫畫中的內容。(30分)
題幹部分和第一次讀相比,沒有變化。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後面括號中標註的這道題的分數。
30分。這張考卷的總分才150分,無論哪個學生,只要注意到這麼大的分數,都會第一時間懷疑,這道題是不是像看起來那麼簡單。
但問題是,初見這道題目時,自己完全忽視了那個括號,彷彿那個“30分”壓根沒有在視線中出現一樣。
讀完題幹,他小心翼翼地看向漫畫。這一次,他終於注意到了之前完全忽視的細節。
漫畫中大致圍成一個圈的怪物,全部面朝圈外,而不是圈內。
這並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事,因為對於這些奇形怪狀的怪物,缺乏相關知識的人,根本分辨不出哪部分是它們的頭,哪部分是尾,或者哪面是正面,哪面是背面。
當然對於參加測試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生物課上學過這方面的知識,哪怕是從未見過的怪物,視覺器官、進食器官等都有共通的特徵,只要根據特徵認真分析,就能判斷出大多數怪物的頭尾與正反。
但知道這些知識是一回事,靈活運用它們又是另一回事,至少剛見到這副畫的時候,高志明壓根就沒想過,要判斷一下這些怪物到底在看向哪邊。
如今注意到這一點後,這張漫畫的含義頓時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