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網啊。
不過目前這還屬於猜測。
“我一直在想明明有傳言說趙三裘把持著南丫島的毒品市場,為什麼會一點能證明的證據都沒有。”
“我現在明白了,是因為趙三裘對整個南丫島瞭如指掌。”
“南丫島的格局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很不一樣,南丫島能有多大,這裡除了遊客以外,都是些本地的漁民和相關的產業者。”
“總之一句話,往上數兩代都是熟人,即使不知道名字,這麼多年可能也見過,看到了會覺得眼熟的,這樣陌生人和本地人就有一條明顯的線,身份標籤拿都拿不掉。”
周瑜點點頭,韋世樂的分析很有道理。
逛街遊玩的時候,五個人的組合,有男有女頗為惹眼,不過零食庫沒來,年紀最大的就是阿鬼。
大家的年紀相差也不多,遊客嘛,本來問題倒也不大。
可即使是這樣,被商家攤販之類問的最多的就是從哪裡來啊,準備玩幾天啊諸如此類的問題。
這些問題很普通,看似也很平常,正常人會理解為商販的好客之類的意思,但隱藏在其中的問題卻很麻煩。
南丫島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個地方普通的遊客玩一天也就到頭了,沒那麼多可以玩的東西。
玩一玩,吃吃海鮮也就可以回去了。
但調查取證的活,哪是一天就可以幹完的。
如果事實如此的話,那調查可能就會遇到麻煩了,要偵查趙三裘的行為軌跡,得出規律,他的酒樓作為他的大本營,肯定是重點觀測物件。
按照情報組的做事方法,通常來講,遇到這種酒樓都是派兩個人進去,點點吃的,點壺茶,裝作閒聊的樣子觀察取證。
連續長時間出現也不合適,時間要是太長,那就再換兩個人。
一般的店鋪這樣做沒什麼問題,但在這裡就行不通了,在趙三裘的酒樓出現次數一多,怕是直接就惹出懷疑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本地人可能因為懼怕趙三裘報復的原因,不敢舉報他販毒的事實。
外地人倒是有傳言流出來,說趙三裘在販毒。
可一但有人聽了傳言想要調查,抱歉,調查的人一接近,別人就起了警惕之心。
就因為身上貼的標籤,外地人。
呆一天的叫遊客,呆兩天的也可以認為是特別喜歡這裡的風景。
可要是待個三四五六天,那就是有鬼了。
待都待不住那還想調查出什麼東西。
這麼看來事情是有點難辦。
周瑜略微思索。
“這樣,世樂,你晚上去酒吧看看,確認下這種混雜的地點有沒有線索可抓。”
“好的。”
“阿鬼,你明天帶著展風去逛逛,既然趙三裘的酒樓做的海鮮生意,你去海鮮碼頭看看有沒有什麼動靜,去早一點,海鮮生意一般都很早。”
“明白。”
“yes,sir。”
“希璇,你跟我裝情侶,待會我們去散步,摸一摸他佈置的眼線的點,為下一步偵查做一下準備。”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