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政雖然是個老學究似的人,在官場上也實在是談不上能力,自以為懷才不遇其實走到今天靠的都是祖宗的廕庇,但他並非一無是處。
當然了,寶玉也並非一無是處。
而且這父子倆該說不愧是父子,寶玉可能就是年輕版的賈政,從賈政的一些言行可以看出來他也曾是一個有點才華的浪蕩公子。
只不過歲月慢慢磨平了他的稜角,以至於他再面對和自己年輕時候各方面都很相似的兒子的時候,有一種又是心痛又是不忍的矛盾感。
心痛在於不想兒子走上自己的老路,他想要讓賈寶玉讀書,覺得這才是這個時代的康莊大道,一如當初逼著賈珠讀書一樣。
賈珠在重壓下沒有能夠撐住,年紀輕輕就夭折了,於是賈政又將希望寄託在了次子身上,只是這次也不敢逼迫過甚。
而且因為寶玉太像他了,也會讓他有時候不忍下手,否則那麼多次可以狠狠教訓寶玉的機會,他最後都是借坡下驢,在賈母等人的勸告下都沒有真正下狠手。
而但凡碰到寶玉稍微有那麼一點“起色”的時候,他又會感覺很高興,與有榮焉,就好像表現出色的是自己一樣。
就像是此時遊園中,每每在清客甚至林如海誇讚寶玉的時候,賈政面上甚至會斥責兩句,但從他微微翹起的鬍子可以看出來,他其實心裡頗得意。
而賈政不僅有些詩才,因為出身,往日裡又是清閒的,他多的時間就跟後世的“鍵政”們一樣,這裡翻翻那裡看看,倒不一定研究得多深,可都有涉獵,碰到的時候自然都能夠講得出來。
就好比先前過翠障後遠觀,那翠障即是一座假山,上有青蔥植被,這一則起到遮掩的作用,二來這樣看風景,一眼望去就顯得曲徑通幽,俯視還可看見瀑布、雲步石梯和橋樑。
這種設計也是帶著些精巧心思的,可以“以小而見大”,但一般人看到也只會驚歎而說不出所以然來。
賈政卻能夠說的頭頭是道,而且引經據典,這一看就知道平常確實沒少看書。
賈政洋洋灑灑將自己的見解丟擲,然後就迫不及待看著林如海,想要得到他的反饋,就好像寶玉等待他自己的反饋一樣。
這一次遊園他興致最高處就在於與這位妹夫的顯擺,當然不是顯擺賈家多有錢這園子修的多麼奢靡,而是自己其實是個學而有術的人。
林如海且不說心裡對這妻兄什麼看法,他跟賈政能夠一直維持著如今這樣的聯絡,肯定不是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來要求他,而是儘可能語氣相處舒坦自然些,也更親近些。
林如海不是不知道榮國府這班人的德性,只是就跟現在對林黛玉更加上心一樣,他對於妻子的家族在能照應的時候還是會想方設法照應些,平常也會提點幾句賈政。
這時候自然也會毫不吝嗇,順口捧他兩句,讓賈政瞬間樂得找不著北。
林如海的一句肯定,可比那些清客們贊他一百句都管用。
而接下來就是寶玉展示的時候了,因這園子新建,裡頭這些景物都還沒有命名,眾清客都知道賈政是藉機讓兒子表現,林如海自然更不會說什麼,而寶玉便上題了一個“曲徑通幽處”。
接下來一行人繼續向前,來到一座亭前,又是一番爭論。
賈政門下這些清客作為幕僚能力不知,但是這看眼色知進退的能力顯然是點滿了,各自展示了一番“粗鄙”後,又讓寶玉獨佔鰲頭,命名為“沁芳亭”。
然後南端的那座橋,自然也就命為沁芳橋,下面這條湍湍溪流,自然也就命為沁芳溪。
當然,寶玉這樣“圖省事”,自然被賈政好一番拷打,但最終也還是按他說的,因其他清客說不出什麼更好的來,賈政自己也不好駁了自己先前所說的話,只能敷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