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箇中年男人,散盡了家財在月葵鎮郊外的佘青山深處建了一座道觀,取名閒雲觀。
獨自過起了清修的生活。
日長月久,還真被當成了道士,有了自己的道號,觀心道人。
觀心道人歷經人世滄桑,對於是是非非早已經心無掛牽,一心清修。
但再怎麼與世無爭終究人還是要吃飯的,觀心道人這些年清修之餘也對驅邪道法有一定的鑽研。
於是便藉此下山為人驅邪抓鬼,換取酬勞。
時間久了,人們就流傳這山裡有個老神仙,道法高超,鬼神退避。
在一次下山做法事因為下雨耽擱,觀心道人只能在一座破廟中暫過一夜。
沒想到半夜時分門外竟然傳來了嬰兒的哭聲,這大半夜的給觀心道人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第一反應就是可能是遇到了惡鬼了,但是片刻之後觀心道人就冷靜了下來;因為他並沒有感應到周圍有鬼氣。
推門來到門外才發現,原來是真的有個小襁褓正在籃子裡聲淚俱下的啼哭著。
觀心道人抱起嬰兒,利用道術使嬰兒鎮定下來。
環顧四周荒郊野嶺,一片烏漆嘛黑,鬼影都沒見一個。
這下觀心道人也明白了過來,這個嬰兒是被遺棄了。
看著這個正吮吸著拇指安睡的小胖娃娃,觀心道人也是心生憐惜。
從此這個小娃娃就被觀心道人收養在了道觀裡,名字則是用娃娃身上牌子上刻著的三個字。
龐三金。
收養了龐三金之後,觀心道人也不再走遠,一般都將行程安排在半天來回。
這龐三金也是好生養,吃嘛嘛香;雖然經常是清湯寡水的,但還是長得比一般孩子要高大一些。
十八年彈指一揮間,小襁褓長成了一個濃眉大眼的高大小夥子。
龐三金雖然經常跟著觀心道人打坐修道法,但並沒有被收入門下。
他也經常會跟觀心道人下山做法事,他發現有很多人故意剋扣酬勞,但是觀心道人卻完全不當一回事,給多少就收多少,從不過問。而且不管是窮人富人,都是要一樣的酬勞。
龐三金氣不過就找人家理論,隨後最後拿回了應得的錢,但是觀心道人卻要龐三金拿去還給人家。
觀心道人隨後也說出了關於酬勞的原因。
“修道之人,從來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人從不應該在金錢物質中生出高低貴賤。雖然你我沒有師徒情緣,但我還是希望你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之後沒多久,年事已高的觀心道人就駕鶴西去了。按照他的遺願,龐三金將他火化了之後,將骨灰撒在了佘青山的最高處。
觀心道人時常喜歡來這裡靜坐,看日出日落,最後也選擇了在這裡與世長辭。
還沒等龐三金思考去留的問題,就被人通知道觀所在的地方已經被人圈走了,馬上就要拆除。
一紙通知過來沒幾天,拆遷隊就浩浩蕩蕩的來了,僅用了半天的功夫就把小道觀拆了個乾淨。
龐三金只能前往山下的月葵鎮尋找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