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二人回府之後,又折騰了一日。
冠禮的前一日,要進行宿賓。黃明遠又一次前往正賓和贊者家恭請對方。這裡主要是體現了古人嚴謹的態度,冠禮畢竟是自己的事,故特為重視。若是按照周禮,這裡應該是祖孫二人同去,但到了現在逐漸簡化了。
黃明遠送上了黃胤之的信,上面寫著“來日胤之將加冠於孫遠,若某親某孫某之首。吾子將蒞之,敢宿。胤之上蘇公。”
蘇威則回覆道:“威敢不夙興。威上黃公。”
當然,冠禮前還是要邀請贊者、重要賓客、有司的,不過這些人倒不需要黃胤之再親自上門了。黃明遠作為繼承人挨家走了一趟,把所有重要的人邀請到了。
楊素、楊弘、趙綽、牛弘幾人倒還順遂一些,崔仲方那裡老傢伙拿著架子,但也不算難辦。不過到了老師張衡這裡,張衡是把黃明遠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痛斥,就差要拿著大棒子打黃明遠一頓。
黃明遠沒法反駁,張衡跟他父親一樣,他是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至於噴到臉上的吐沫星子,黃明遠只能唾面自乾了。
其實黃明遠一直認為禮的核心在於繁瑣,否則怎麼會這麼折騰人。黃明遠老是納悶第一個創出這些古禮的人,就想問問他是怎樣的腦洞大開才能想出這種複雜到沒人能懂的流程來。
頭天下午,便要開始大規模佈置,設盥洗、帨巾於廳,如祠堂的佈置。以帟(類似於蚊帳)幕(帷幄)圍成房於廳東北。
加冠不是光扎個頭發、戴個帽子就完了,一般主人有官者公服、帶、靴、笏,都用桌子陳設於東房中東部,以北為上首。黃明遠不同於常人,他是正二品的柱國,從一品郡公,享受一品官的待遇,加冠用的東西也跟別人不一樣。
隋唐時期,一品至五品官初加緇布冠;再加進賢冠,三品以上進賢冠可以用三梁纓青緌導;三加冕,一品官為袞冕。這些都各有分別,尋常人不能逾越,否則輕則革職,重則會殺頭的。
酒注、盞盤亦以桌子陳於冠服北面。緇布冠、進賢冠、袞冕並巾,各以一盤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陳於西階下。一位執事守在旁邊,如果冠者是長子,則布席於阼階上之東稍偏北的地方,西向;眾子則階上之西,南向。
黃明遠作為嫡長孫,未來家主,也要按長子的禮儀,西向。
等到第二日一早,黃府便開始動起來。雖然黃明遠一再表示要低調,不要過於引入注意,但以黃明遠的身份,誰敢輕視。
尤其是魏王楊昭早早的就來到了府上等待,本來準備拿捏的人紛紛放下架子趕來,即使沒有被邀請。接著楊素、楊弘、牛弘、趙綽、崔仲方等人紛紛到來,觀禮的眾人無不倒吸一口涼氣,原以為黃家不過是山東的暴發戶,沒想到來了這麼多大人物。
也有心思重的,看來晉王真是對黃明遠好,連這些人都能請到。有些想走晉王門路的,已經準備從黃明遠這裡下手了。
當然加冠前的氣氛直到高熲到來上升到了極點,這個執掌這個帝國二十年的老者讓眾人紛紛震動。
有想上去打招呼的又唯恐惹禍上身,紛紛躑躅。高熲經過多少風雨,怎麼會以為意。徑直上前,恭喜黃胤之。
黃胤之初見高熲也是一驚,不過馬上明白此事跟孫子有關。忙笑著將高熲請上坐,並不以他庶民身份輕視。
楊素倒是不在乎惹禍,笑著上前來跟高熲打招呼。兩個老友,還像當年一樣看起來那麼融洽,一點也沒有這兩年明爭暗鬥產生的尷尬。
二人都明白,不過各為其主,最終交惡。大家都是文明人,雖然一勝一敗,但也沒了對峙的目標,算是一笑泯恩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