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走到穹廬的一角,拿起了一個乞伏末都沒見過的東西說道:“這就是我今日買的機子,漢人說毛線就是用它織的。”
乞伏末仔細打量著這物件,是用木頭削制的兩端長而粗,中間有一個固定的類似輪子一樣的構造,看著也挺簡單的。
“聽說這叫棒槌紡!”妻子說道,“有了它,咱們就能將這些羊毛紡成毛線了。”
說著妻子就當著乞伏末的面,有些生疏而笨拙的操作起來。
她先將已經梳好的羊毛,一點一點的纏繞到那個器物中間的木棍上,然後就將那個所謂的‘棒槌紡’倒立起來,開始旋轉起來。雖然看上去很慢,但蓬鬆的羊毛卻真的慢慢的被它帶著,漸漸的變成了一根細紗線。
乞伏末看的兩眼放光,漢人的技藝真是厲害啊。
乞伏末的妻子看著丈夫呆滯的目光,有些洋洋得意地說道:“俺這還是剛開始用著不熟悉,等到以後熟練了,紡的更快。聽說往西邊靠近榆林的幾個部落有女子,一天一夜紡出一斤毛線來。”
乞伏末問道:“這毛線怎麼用啊?”
“俺聽說可以用骨針和木針,直接將這些毛線,打成披肩、毛衣乃至於長褲。”
用毛線打成的衣服,乞伏末不知道是什麼樣的。
妻子絮絮叨叨地說道:“等把這些毛線都賣了,俺打算用來蓋一個大屋子,像漢人的那種屋子!聽說他們用土坯建的,結實,能避風雨,哪像咱們這穹廬,一下雨刮風,就到處進風漏水。到時候再請漢人工匠,給咱們起些獸圈,挖幾口地窖呢!這家也就瓷實了。”
看著妻子期盼的眼光,乞伏末也是充滿了期待,這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乞伏末作為部落的一個小貴族,也沒想到編戶齊民之後,日子會過得這麼好。本來他們都是反對的,往後這些泥腿子見了他們都一樣了,誰能受得了。
後來漢人的血腥鎮壓把他們嚇怕了,乞伏末立刻接受了漢人的政策,還把兒子送到了隋軍軍中,就是希望能夠庇佑他們。
他也想通了,這年月,自己活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和乞伏末這樣的胡人有很多,他們大多都是部落的中層人物,沒有遭到隋軍大規模的清洗,反而因為支援編戶齊民,便利用手中的權利,比其他人多分了許多牲畜,然後又藉助自己懂漢話,能與漢人溝通的便利,搶先學到了技術。
他們很多人膽子也大,在漢人的幫助下,竟然跟漢人做起了生意,一個個賺的盤滿缽滿。他們穿起了絲綢,戴起了頭冠,也成了斯文人。
乞伏末想著,過了年也得送四兒子和五兒子去唸書,只有學習漢人的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到他們中去,得到他們的認可。
現在,這各部男女老幼都忙著剪羊毛,已經沒有人懷念和留戀過去的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