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豐州軍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他們是軍隊,所以都著甲,而對方這群殺手卻是私兵,為了不引人注目,都沒有著甲。
段偃師雖然是文官,但是也能搏殺,很快砍到一個衝上來的殺手。但畢竟對方人多,被對方一擁而上,他一不小心胳膊上就被劃了一道口子。
對方看出段偃師是領頭的,且不是什麼高手,都一窩蜂向段偃師圍來,想擒賊先擒王。
忽然此時段偃師身後伸出兩杆鐵矛,將兩個上前的賊人刺死。一人上前拉起段偃師,持矛護在其身前;另一人將手中鐵矛一分為二,左右各持兩杆半丈鐵矛,殺入賊人之中。
此人看著年紀不大,雖然是小兵裝扮,但身手卻是了得。他手中鐵矛,精準無比,矛矛致命,數名賊人被長矛劃過咽喉。此人雖是一人,一矛殺敵,一矛護身,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
段偃師在後面看得都驚呆了,覺得此人當真是天神下凡,勢不可擋,不由得嘆道:“真好漢子,吾曾聞當年常山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還覺不信,今日一見,果然有人能力敵千軍。”
整個戰鬥場面看著慘烈,其實從對方出手到現在不過半柱香的時間。對方以逸待勞,不僅沒有攻破豐州軍鐵壁一般的防禦,反而還傷亡慘重。
從這裡就看出軍隊和私兵的區別。私兵主要靠個人勇武,講究個人英雄主義;而豐州軍重三五人的小組作戰配合,核心作戰單位其實是夥與隊,這種場面,更能發揮戰力。
段偃師所部和後隊隔著不遠,後面的蒙躍和李節率領的大部援軍也很快趕來。
蒙躍差點中計,心中憤怒,手持橫刀一馬當先,彎腰砍殺一個正搏鬥的賊子,殺入戰場。
豐州軍馬急刀快,跑起來的戰馬根本不是步兵所能擋的,雖然這只是一條官道。
圍殺段偃師的賊人約有三四百人之多,不乏一些善戰的軍中之士。但匪人畢竟不是豐州軍這種百戰之兵可擋,等到騎兵大股殺來的時候,戰局已經沒有什麼懸念。
眼看再這樣下去,賊人怕是要被殺得大潰,領頭的賊子見勢不妙,忙下令眾人退入密林。
對方的兵卒聽到這個命令,終於如蒙大赦,如潮水一樣呼啦啦地向兩側退去。蒙躍將戰場上所有賊人殘兵殺光,又防止對方有埋伏,也不下令追趕。眾人補刀完之後,原本下馬步戰計程車兵也立刻翻身上馬,順著官道一路向南狂奔。
今日賊人吃了虧,要防止對方殺一個回馬槍。
豐州騎兵都是一人雙馬的配置,倒也不擔心馬力不足。眾人也不停歇,快馬兼程,一直到過了延州城太陽已經落山,他們才歇息。
段偃師一路都不敢入城,也不知道各城中的守將都是誰的人,若是被對方用官兵堵在城中那便糟了。
此時已到了傍晚,段偃師安排眾人紮營。
這時候段偃師和蒙躍都不得不佩服李節。對方有備而來,且來勢洶洶,今日若不是李節的警覺和良策,還真不好脫困。
當然段偃師也見到了那兩個救他一命的勇士,二人正是蘇邕、蘇穆兄弟二人。
兄弟二人來豐州是求前程的,所以到豐州後,也不在乎什麼土地、耕牛的,便直接前去投軍。二人入了黃明遼麾下,黃明遼見二人勇武,便直接授予了蘇邕火長一職,還準備向兄長推薦。
蘇邕兄弟被安排在蒙躍一旅中,此次正好跟隨蒙躍南下。二人倒也幸運,今日又立大功,也算在豐州軍中站穩了腳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