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浚雖然是馬匪出身,但因為在黃明遠身邊多日,倒也耳濡目染,習得不少軍略。雖然弄不清對方是那個部落的騎兵,但韓浚也明白對方是朝著他的運糧隊而來。
眼看敵人轉瞬即到,韓浚的副將奚道宜勸韓浚捨棄民夫,搶先突圍,畢竟他們處於明顯劣勢,雙方實力過於懸殊。
奚道宜乃是河西羌人出身,後來投奔於豐州,隨韓浚前往伊然部為將。
韓浚也明白,若是他們不顧一切地向南逃,或許可以平安逃回哈木爾城,只是這五千民夫,怕是要折損在這裡。
韓浚也很清楚,他所率的胡騎死在這裡,到了天子那裡也只是伊然部的友軍出了問題。可若是這五千民夫死在這裡,主公也會擔負責任。
而且這些民夫俱是漢兒同胞,身為一軍之主,韓浚不能將其丟棄在這裡。
“義士赴人之急,蹈湯火若平地,況國事乎!”
因此韓浚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奚道宜的建議,決定在此應敵。他一面派人前往哈木爾城和牙帳報信,一面準備在渾義河據河而守。
這時第二撥哨騎也已經返回,雲來犯之敵似為鐵勒部落,胡虜有萬騎之多。
韓浚聽後心中一沉,若是對方有萬騎,他再是有大河阻擋優勢,怕是也不能勝之,一旦對方攻破河道防線,這數千民夫怕是要入牛羊一般被胡虜屠戮了。
韓浚乃讓奚道宜率民夫先行撤退,自在河道領兵斷後。
奚道宜堅決不允,他知道憑藉自己胡人的身份,即使到了哈木爾城也不一定能得到楊義臣的信任,還不如跟著韓浚在此阻敵。
韓浚乃又令麾下裨將王虎臣領軍,率領軍中所有能縱馬的民夫全部跟隨南逃。這些民夫多為北地之人,本就悍勇,再加上這些日子行軍,為了加快進度,黃明遠又令民夫騎乘多餘馬匹,因為不少人也能騎馬馳奔。
差不多能行的都跟著王虎臣走了,只有不到千人實在是不怎麼會騎馬,若是強要跟著,反而會礙事。
留下的眾人也覺得難以倖免,只是誰讓自己不會騎馬,怨不得旁人。
韓浚又讓留下的力夫頭目陳四指揮其部。
不過留下的眾民夫畢竟不是真正計程車兵,因此大戰來臨,生死難料,皆是憂心忡忡,膽戰心驚。
韓浚自持刀立馬,大呼道:“我當與君死戰,若後退,請斬我首。”
眾人為韓浚的勇氣振奮,紛紛生出抵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