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通濟渠還沒有完全疏通,而天降大雪,天氣驟寒,整個北方一片雪國,黃河也開始封凍。
洛陽城的糧價一日高過一日,而且還供不應求。
不知道是誰傳播的,今年冬天淮南的糧食一粒也送不到洛陽,而整個洛陽本地的糧食也因為黃明遠大規模賑濟災民,早就已經空了。
洛陽城有百萬百姓,聽聞這個訊息,立刻大驚,全都瘋了一樣去購買糧食。各處糧店門前的隊伍排的有數里之長,很多人都提前一天一夜去買米。
這年頭根本沒有純粹的商人,各家的米店背後都有大家族的影子。因此獨孤整一聲令人,眾人彷彿約好一般,紛紛囤積居奇,每天只賣一個時辰的米,還供不應求。往往頭天一個價格,等到第二天再次看門,又是一個新的價格。
洛陽米價,一日三漲,眼看著從鬥米十餘錢漲到了鬥米一百五十錢。
這可苦了洛陽的百姓,可糧食是不可替代的商品,糧食再貴,人還能不吃嗎?
實際上這種情況,黃明遠早就預料到了。河南水災,正好是秋收季節,因此無數郡縣顆粒無收,這才導致了數百萬嗷嗷待哺的災民。
黃明遠掌握了含嘉倉之後,立刻便往河南各郡傳送了八十萬石糧食,以使得各地賑災。
而洛陽城周邊,有著數十萬流民,以每人每天一斤米算,每天要消耗五六千石糧食。而此時的含嘉倉還不是未來唐朝的天下第一大倉,這近百萬石糧食出來之後,含嘉倉本身也要空了。
黃明遠很清楚,對方敢漲價,就是知道含嘉倉內缺糧,自己撐不了多久。
可即便對方的招數再是狠辣,自己都得想辦法平息糧價,維持穩定,否則洛陽城內的本地百姓要亂了。
歷史上囤積居奇的事情並不少見,很多時候比的就是手中的底牌,但黃明遠並不敢保證自己底牌大的過對方。
十一月五日,黃明遠下令,各地米行、糧站凡囤積居奇、抬高物價者,一律嚴刑處置。
八日,黃明遠下令,官府開含嘉倉糧二十萬石,平息糧價。
十日,黃明遠又下令徵調洛陽附近的回洛倉、洛口倉二倉糧食五十萬石,平息糧價。
······
黃明遠拿出七十萬石糧食來平息糧價,雖然來勢洶洶,但如無根之水一般,投入到偌大的洛陽市場,也狠狠打壓了一波洛陽的糧價,但並沒有達到黃明遠的目的。各處米行跟著黃明遠的價格往下降,但到了鬥米五十錢,就降不下去了,反而對方大肆以鬥米四十錢收購朝廷的平價米。
過了兩日,洛陽的米價又漲到了鬥米六十錢,還有回漲的趨勢。
此時各大家族早就賺的盆滿缽滿,不住地嘲笑黃明遠的傻勁。
而在獨孤家,獨孤整嚴令家族下面的米行、糧站全面吃進朝廷放出來的糧食,有多少便吃多少。
獨孤整之子獨孤懷恩擔憂黃明遠會繼續調回洛倉、洛口倉甚至是河陽倉、常平倉的糧食來壓低洛陽的糧價,但被獨孤整給否了。
“懷恩,這回洛倉、洛口倉糧食再多有什麼用,洛陽的饑荒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直到明年夏收,還有半年的時間。黃明遠有多少糧食往裡面填?
我不怕他調集糧食跟我們打價格站,咱們的糧食本來成本就不高,跟他耗得起。我還希望他把洛陽周邊的糧食都耗光了,看他怎麼跟天子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