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河西岸的負責接應的是左屯衛虎賁郎將錢士雄。
錢士雄眼看麥鐵杖陷入重圍之中,便要準備帶兵從浮橋衝過去,救援麥鐵杖。
這時其部下鷹擊郎將黃明信勸道:“我軍現在只能透過三座浮橋支援前軍,浮橋狹窄,難以多人透過,這樣的支援可謂是添油戰術,正入高句麗人彀中。郎將不如命兄弟們盡皆登船,直衝向對岸。雖然行船較慢,但能運載的兵多,反而有利。”
黃明信是黃明遠三叔黃蒙的次子,在族中排行第八,今年二十二歲。黃明信曾跟隨黃明遠征討吐谷渾,後以功授鷹擊郎將。後來黃明遠見眾兄弟皆在左武衛軍中較為礙眼,便將其調到左屯衛軍中。
錢士雄雖然覺得黃明信說得在理,但此時麥鐵杖在對岸危在旦夕,等不得乘船。因此錢士雄便命各鷹揚府乘船渡河,而他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從浮橋透過,救援麥鐵杖。
此時麥鐵杖被圍在軍中,身邊親衛不到百人,且人人帶上。眼看身邊高句麗人越聚越多,竟然望不到邊,麥鐵杖自知今日一戰,怕是無法倖免。
此時麥鐵杖的戰馬早就中槍倒斃,麥鐵杖本人的腿上和肩膀皆受了傷。
眾人且戰且退,退到一處大石旁邊,再無力衝鋒。
高句麗人一批一批地衝了上來,麥鐵杖的親衛為了護衛他盡皆戰死。眼看突圍無望,麥鐵杖不願意被對方俘虜,因此說道:“我跟隨陛下二十年,征戰南北,沒想到今日死於彈丸小國之手,恨不能見殄滅高句麗小兒。”乃橫刀自刎。其部將虎賁郎將孟金叉等人也一同戰死。
錢士雄衝到河岸,也被高句麗人所阻。眼見大將軍麥鐵杖自刎而死,心如刀割,卻無能為力。
左屯衛的將士還在孤軍奮戰,見到麥鐵杖身死,紛紛痛哭。
很快,黃明信等近萬左屯衛軍到達河東岸,與高句麗人絞殺在一起。
黃明信本就在孝期,他身穿孝衣,頭纏白布,身先士卒,提著長槊喊道:“今日大將軍為國戰死,我等哪怕身死,亦不能讓大將軍的屍體受辱於高句麗小兒之手。”
於是黃明信衝殺在前,迎面便刺倒一名高句麗騎兵。他本人翻身上馬,自為箭頭,帶領部下在高句麗軍中左右屠殺,如入無人之境。
高句麗人不能抵擋,黃明信一路向前,乃衝到麥鐵杖屍首旁,又攜麥鐵杖屍首殺回河岸。
高句麗人眼看黃明信如天神下凡一般,心中畏懼,紛紛避讓。
越來越多的左屯衛軍登岸,勝利的天平漸漸地向高句麗軍轉移。宇文愷指揮眾人在後延長浮橋,乃得通河東岸。
這一戰左屯衛軍主力兩萬人拼死力戰,高句麗軍不能抵擋,死傷愈萬,於是撤退。隋軍乃順利渡過遼河,佔領河東岸。
高句麗的遼河防線既破,隋軍主力始渡過遼河,向東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