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將軍棄暗投明,我大隋得一上將也!”
黃明遠對巴廉大為殊贊,但拉著他的手卻不放開。而巴廉本人雖然對於黃明遠的厚遇不明覺厲,但是也不敢甩開黃明遠的手,因此只得陪著笑臉,內心卻滿是狐疑。
黃明遠笑著對巴廉說道:“巴將軍,今日你率建安城歸降我大隋,可謂有功,吾已經上表天子,為你加封。今大帳寒酸,我等先入建安城,再舉城共賀。”
巴廉聽了大為震驚,他都已經投降了,隋軍怎麼還要再進建安城,不是說好了建安城仍由他鎮守。
但此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任憑他心中如何咒罵隋人,但此時也不敢反對,否則只要黃明遠一句話,黃明遠的身邊護衛便可將其亂刀砍死。
至於黃明遠的手,如鋼筋鐵骨一般,握著他的手緊緊不放,他更是不敢妄動。
巴廉此時魂都嚇飛了,冷汗直流,唯恐隋軍是故意欺瞞於他,黃明遠一句話便有人將他推出去砍了。因此巴廉腦子急速飛轉,立刻笑著說道:“大總管所言極是,是巴廉糊塗了,忘了招待諸軍入城,還請大總管恕罪。”忙
黃明遠笑道:“無妨,巴將軍,你我同入。”
黃明遠便當著雙方的面傳令大軍入城,而巴廉當然不敢反對,只得同意。很快焦方傑帶著兩萬人馬,手持巴廉的印綬和令箭入城,並立刻接管了城門和城中各處要地。
建安城的軍隊群龍無首,又不敢動武,只得眼看著隋軍將各處佔領。
黃明遠乃和巴廉一同進入城中,巴廉一路陪著笑臉,卻是不知道大隋會如何處置他。
等到了城主府,隋軍早就將此地完全控制。黃明遠乃對眾人說道:“巴將軍有大功於國,大隋天子也講恩加諸位。今日我與巴將軍一見如故,可謂知己難尋。巴將軍常在遼東,多熟悉遼東風物,此次出征,我想請巴將軍率部隨我一同出擊,也好為我參贊軍事,再立新功。”
巴廉心中大驚,他當然不願意跟隨黃明遠出征,狗屁的參贊軍事,不就是想把他從建安城調走。
但巴廉知道自己不能反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此時整個建安城都在十餘萬隋軍的掌握之下,他們但凡有絲毫不軌之心,隋軍便能頃刻間將其殲滅,至此,一切都無法改變。
因此他滿面春風地說道:“大總管恩遇,巴廉必當萬死不辭。”
黃明遠大喜,現在稱讚了巴廉一番,又另派一部隋軍鎮守建安城。
此時的巴廉也認命了,他知道自己的前程、命運全都掌握在黃明遠的手中,若是惱了對方,絕沒有好下場。因此他極盡手段取悅黃明遠,大行起諂媚之事。
都說胡人實在、質樸,但行起阿諛奉承之事,倒是讓黃明遠都自愧不如。
全軍修整一日,第三日一早,黃明遠下令,全軍拔營,往東而去。巴廉所部萬餘人也跟隨同往。而等到巴廉離開之後,城中的隋軍開始對城內的巴廉勢力和高句麗族人展開了清洗,徹底控制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