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黃明遠一行人連夜趕到吳州城時,已經是快到三更時分了。
回到行轅,底下人上報,今日又有大批的江南世家人物求見。
這些日子,黃明遠的精力都在女兒身上,同時也為了給吳州的諸世家一個教訓,因此對於吳州諸世家人物的求見一概不理,連諸人送的禮也一概不收,擺明了一副要嚴查的樣子。
而這幾日,吳州城內外的軍隊不斷地進進出出,禁軍精銳無不被甲枕戈,殺氣騰騰。吳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見之都心驚膽戰,要不是黃明遠命軍隊阻塞各處道路,眾人早就趁機逃出吳州了。
······
吳州,顧家。
以顧弘為代表的江南幾大家族都齊聚顧家,共同商議對策。
“叔大(顧弘字)公,黃明遠這些日子已經是圖窮匕見了,須臾之間便要對咱們動手,你是咱們領頭的,到底該怎麼辦你拿個主意?”
“咱江南人不能讓他們北地寒傖給欺負了。”
一眾人在這裡七嘴八舌的,說什麼的都有,場面亂糟糟一團,混沒個主意。
顧弘看著眾人說道:“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諸公讓老夫拿主意,老夫又能有什麼主意?人命還能和刀槍硬抗嗎?”
“叔大公,咱們就這麼屈服了,讓北人拿住了咱們的命門,還有的好!”一側幾個年輕的站起來說道。
顧弘根本不答話,還讓北人拿住命門,難道現在他們的命門不在北人手中。南陳亡了十六年,這十六年一代人,他們顧家有幾個出仕的。他眼看著家族裡的年輕人蹉跎歲月,韶華流逝,心底也急。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六年,若是再這般下去,家族沒有出仕之人庇佑,任憑顧家底蘊多深,終究還是會沉淪沒落。若不是沒有機會,顧弘早就想向大隋屈服了。
十六年前不低頭是為了江南世家的臉面,眾人還沒看透現實,總以為大隋奈何不了他們;十年後選擇低頭是因為他們已經經歷了社會的毒打,感受到社會的惡意,一切為了江南世家的生存。
眾人又七嘴八舌地議論了一番,最終沒能說出一個結果,不少人垂頭喪氣的走了。顧弘看得很明白,大家都想選擇屈服,但就是拉不下這個臉來,而且沒人想做第一個。
眾人離開之後,只有一人留了下來,乃是孫家家主孫繹。孫繹乃是陳後主時五兵尚書領右軍將軍侍中孫瑒長子孫讓的兒子。
孫家相較於顧家,在江南只能算普通家族,根本排不上號。不過顧弘素來與孫繹交好,因此孫家依靠顧家,勉強立身。
南陳滅亡之後,打擊最大的實際上就是孫家這種中小家族,因為他們沒有名望,沒有影響力,一代人才斷裂,便可能走向沒落。
孫繹之父孫讓早卒,其叔孫訓曾擔任南陳的高唐太守,陳朝滅亡後入隋朝。但這並不意味著孫家完全倒向大隋。孫家位於吳中,萬事只能跟著顧家、陸家這般大家族走。
“叔大已經打定主意了?”
顧弘與孫繹二人分走,孫繹問道。
“萬事瞞不過文理(孫繹字)啊。”
孫繹又問道:“眾人態度不一,貿然定策,若事有不暇,叔大考慮過後果嗎?”
顧弘只得說道:“非如此,事將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