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此有過之而無不及。”
楊廣聽了,愣了一會才說道:“朕就說過人多了便會枉**邪,果然如此。”楊廣倒是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
黃明遠只當沒聽見,接著說道:“聖人,今日將這些人移民邊疆,便是為將來探尋一條出路。往後中國人口越來越多,所需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大,唯有移民實邊,開拓邊疆,方能反哺中原,長盛不衰。
地方上將一些豪強、亂民之徒遷徙邊疆,既可以開拓土地,也能減少內地動亂的根源,於國有益,一舉多得。”
此時的楊廣已經完全為黃明遠所說服,畢竟事關他的宏圖大業,他不可能不上心。
至於移民的壞處和其中蘊含的風險,黃明遠沒有提,楊廣也沒有在意。黃明遠是不想以此使得楊廣畏懼,而楊廣本人則是根本不在意,只要有益於大業的,其它事情都是小事。
此時楊廣眼中全是興奮,他上前將黃明遠扶起,拉著黃明遠的手道:“若論為君分憂,無如明遠者也。”
動輒數十萬人口的移民,光損傷、消耗就海了去了。
但楊廣並不在乎,或者說他不在乎移民在此過程中的死傷,只希望將這群禍害趕緊遷移出去。
移民可以,但錢沒有。
黃明遠並不在乎,只要楊廣願意移民。正如黃明遠所言,邊疆最重要的便是人口,只要當主體民族佔多數時,才能保證邊疆穩定,不出現動盪或者是胡化的現象。中原王朝數次佔領西域,最後都沒能使其郡縣化,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人口問題。
黃明遠可不希望如唐朝一般,辛辛苦苦奪得的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最後便宜了渤海人和新羅人,成了為他人作衣裳。
這也是黃明遠為什麼準備這麼多年,甚至不惜傷筋動骨也要去做的事情。
楊廣還沒有過了興奮勁,對黃明遠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牽扯頗多。當有你親自處置,方可穩妥。”
黃明遠要得便是這個差事,因此立刻領旨謝恩。
楊廣還是盤算著此事,到底該遷徙到哪裡。
最後楊廣說道:“既然是實邊,目前最重要也是最穩妥的地方便是遼東。遼東本是漢家故地,只是這些年為胡虜所侵襲,遼東之民盡為胡虜,若移民遼東,用不了多久,漢家四郡便盡是漢民。”
“聖人英明!”
儘管虞世基、裴蘊等人再是倖進,掌握朝中大權。但實際上在大隋只要楊廣和黃明遠達成一致,任何事情都將不被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