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黃明遠出征,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自是要多招一群可用之人。
先是以李靖為行軍司馬,在帳下聽用。十幾年過去了,往日意氣風發的李靖今年已經四十三歲,垂垂老矣。黃明遠這次相招,李靖再沒了早年的傲氣,趕緊前來軍中報到。在李靖看來,或許黃明遠這裡,是他實現抱負的最後的機會了。
之後黃明遠又透過裴矩、裴蘊,將杜如晦、宋正本、張玄素等一些年輕的才俊調入麾下。這些人此時名聲不顯,入黃明遠門下,也沒太多人關注,黃明遠正好撿了一個大漏。
有人有兵,這一仗勉強可打。
為了此次東征,楊廣又從各地調集了弓箭五百萬支,甲冑三萬具,戰馬八萬匹,糧食一百五十萬石······至於其餘各種物資,不計其數。
而且更為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或許楊廣考慮到黃明遠新出孝,飢渴了好長時間,又贈予黃明遠美女二十名。若不是平日裡楊廣的舉止神態沒有變化,黃明遠都以為楊廣被穿越了。
眼看天色漸暖,黃明遠擔心時間不夠用,在維揚婚後第三日便準備出發,這已經是最早的時間了。
幾個孩子一年多沒見到父親,剛到東都不到一個月,父親又要離開,無不涕淚連連,哀傷滿面。
尤其是維揚,早就被父親交待過一些事情,此時見父親離去,心知不知道還得多久才能見到父親,更是無比哀傷,淚流滿面。
黃明遠上前給兒子拭去臉上的淚水,溫柔地說道:“雕郎是兄長,是弟弟妹妹的表率,往後父親不在家,你便是一家之主,要照顧好一家人,也照顧好自己。”
“兒子謹記!”
大兒子從小便老成,做事穩重、細心,從來沒有讓黃明遠操過心,黃明遠多久沒見過兒子流淚了。
四月十一日,建春門外,車轔轔,馬蕭蕭。西風撕扯,旗幟漫卷。
數萬人在城門處雲集,悄然無聲,滿是肅穆。
城門處楊廣拉著黃明遠的手說道:“朕這一生,用得最正確的一個人便是明遠。望明遠此去遼東,能旗開得勝,平定蠻夷。”
“臣必不辱使命!”
楊廣“哈哈”大笑道:“朕相信明遠。”只有在這個時候,楊廣的一身鬱氣才能一掃而空。
黃明遠又向楊廣一拜道:“聖人在上,臣此次遠征高句麗,必求滅國,方才回還。遼東苦寒,臣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朝中,臣無其它擔憂,只是臣之子維揚、維烈年輕頑劣,萬請聖人能常帶在身邊教導。”
楊廣聽後更開心了,楊廣覺得自己是扣住了黃明遠的命脈的。
到了吉時,鑼鼓齊鳴,旗幟飛揚。黃明遠翻身上馬,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