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黃明遠怕是也要像李成梁那樣,養寇自重。至少要撐到明年或者是後年不回中原。當然也不能像李成梁那般玩脫了,變成了養虎為患,自己必須有隨時滅亡高句麗的實力,若是真的回返中原,高句麗決不能在身後拖自己的後腿。
黃明禎聽了兄長的話,說得:“打到今日,高句麗實際上只剩下兩支主力部隊,一支在淵太祚手上,主要集中在扶余城;一支在溫達手上,屯駐於烏骨城,若是殲滅這兩支部隊,高句麗便是名存實亡。”
“所以我自率兵攻擊烏骨城,而你等到禁軍趕來之後,率軍攻擊扶余城。”
“嗯!”
望著蒼茫的遼東大地,黃明遠的目光一路延伸到北方。實際上東北大地最豐茂、最肥沃的土地,還要向北,一直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那裡才是真正的好地方,中國的北大倉。
黑龍江自進入十年代之後便成為中國糧食產量第一大省,水稻產量第一大省,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但可惜的是,這一片土地,長期為胡虜所佔據,自始至終都未能成為中原王朝的控制之地。歷史上中原王朝的威脅者,東胡、拓跋鮮卑、慕容鮮卑、宇文鮮卑、完顏女真、蒙兀室韋(蒙古人的)、建州女真等,都發源於此。
控制了這裡,將會使得中國東北再無紛亂。發展好這裡,將使得中國再不缺糧。
“三郎,扶余城和淵太祚只是最初的目標,你佔領扶余城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便是想辦法一路往北擴張。想盡各種辦法往北,直到天的盡頭,把這些地方都變成我們的土地。”
黃明禎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兄長的胃口這麼大。
黃明禎忙勸道:“大兄,再往北便是更苦寒的地方了,都是蠻荒之地,得之無用。”
“你這麼知道得之無用?”
黃明遠反問道。
“疆土再大,無一絲無用之地。再往北的確苦寒,可一年到頭,總有半年是不寒冷的時候。當年的鮮卑人就是從更北的地方出來的,他們不在乎苦寒,難道我漢人在乎。
三郎,自古以來,遼東以北的胡虜便是大患,這些胡虜趁著中原衰弱,每每肆虐。而中原王朝強盛之時,這些胡虜又趁機蟄伏。
這一次我滅了高句麗,滅不了胡虜圖我漢家江山之心。數十萬軍隊不可能永遠留在遼東,一旦主力撤出,這些胡虜勢必會捲土重來。滅了一個高句麗,再來一個高句麗,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歷史上唐朝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之後,因為各種原因,勢力回縮,最終各項戰果均為後來的渤海人和新羅人佔據。
新羅人透過唐朝新羅戰爭吞併了百濟和平壤以南的高句麗土地,成為統一朝鮮的雛形。而依附高句麗的粟末靺鞨部,聯合高句麗遺民,在天門嶺之戰擊敗唐朝,取得了高句麗在東北一多半的土地,建立渤海國。
新羅的統一和渤海的崛起,是建立在數十萬浴血奮戰、死磕高句麗的大唐將士的流血犧牲上的。
這都是血的教訓,必須提前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