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乙支文德送給自己的降書,黃明遠總覺得差點那麼意思。自己這信也寫了快兩個月了,本以為乙支文德拒絕了,誰曾想過了這麼久,乙支文德又讓人送來降書,實在是耐人尋味啊。
乙支文德真降假降,黃明遠還真有些拿不準。
黃明遠不敢對此抱有太大期望,只准備隨機應變。
隋軍進到薩水以南,很快,斥候回報,高句麗軍已經直奔我軍而來,離著我軍大營只有三十里了。
這些日子,高句麗那邊諸事繁多,黃明遠也沒有忙著。黃明遠率各軍渡過鴨淥水,先後攻略鴨淥水以南的各處城堡。這些地方此時已經沒有多少軍隊駐防,城池守軍多是鄉兵,一觸即潰。
黃明遠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盡取鴨淥水到薩水之間的廣大區域。
越往南,漢人越少,遇到的抵抗便越激烈。黃明遠秉持著蒙古人的做法,反抗者或是誅殺,或是淪為採礦的奴隸。
隋軍沿途解救了不少被俘的隋軍,差不多有三四萬人。這些人在高句麗吃不飽,穿不暖,做著繁重的工作。無數人在此期間喪命,隋軍解救這些人時,幾乎每個人都是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不像人樣。
看著這些受盡苦楚的昔日袍澤,黃明遠可沒有以德報怨的想法。
這些隋人所遭受到的非人虐待,也激起了隋軍之中的義憤。眾人紛紛叫囂著殺光高句麗人,誓報此仇。
黃明遠乃率主力繼續向南,直抵薩水。
這還是黃明遠第一次到這裡,往日全聽薩水慘敗,今日始見到其地了。
離著薩水沒多遠,黃明遠的心情便不好,也不與人說話。眾人都知道黃明遠的惱怒,也沒人敢上前觸怒黃明遠。
到了薩水之戰的遺址,往昔蔡知運等人修建的墓碑此時早已不見,只剩下一片長滿綠草的山坡。黃明遠便親自來到當初埋葬隋軍屍體的一處高坡上來拜祭。數萬將士長眠於此,他作為隋軍的戰神,沒能將他們帶回家,心中有愧啊。
一些曾經經歷過此戰計程車兵,或許想起了當日一戰的慘烈,也“嚶嚶”哭了起來。
站在山崗之上,遙望波光粼粼的薩水,早就看不到昔日大戰的痕跡。唯有薩水兩岸的土地,或許是因為數萬隋軍屍骨的滋潤,越發的肥沃。
“薩水岸邊,是時候築起一座京觀,來祭奠這些死難的將士們。”
大軍過河之後,黃明遠便命人在薩水南岸修築大營,他準備在薩水南岸殲滅高句麗軍和百濟軍。
大軍依然在營地四周挖溝建牆,修築工事。
雖然威名遠揚,但黃明遠從來都不認為自己的什麼軍事奇才,所以要想維持不敗,就要把細節做到極致。
很快,高句麗和百濟軍也到了,在離著隋軍二十里的地方紮營。
這個地方,別人或許很陌生,但乙支文德卻很熟悉,他在這裡做了一鍋夾生飯。一群煮熟的鴨子,生生從他嘴裡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