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也不在意乙支文德說的是真是假,乙支文德在高句麗官至顯達,熟悉遼東和朝鮮半島的情況,留在自己身邊,倒是可以做個好顧問。
這乙支文德也不認祖歸宗,也不改回尉遲之姓,自言“遠赴夷狄三十年,怕羞了祖宗榮譽”,還是接著叫乙支文德。
高句麗雖不大,但鬥爭一點不比中原王朝少。乙支文德從一個異鄉人成長到大將軍,心思通明,手段了得。黃明遠的這些謀士李子孝、陳遠、凌敬、徐哲甚至是陸貞,其實都沒有經歷過朝堂傾軋,也不擅長上層權貴的政治鬥爭,而今乙支文德的到來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
聽完黃明遠將事情前因後果迅速一遍,乙支文德說道:“衛公想著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黃明遠點點頭說道:“也只能如此了。最多剝奪了郭榮的兵權,晾他一段時間。還得是明升暗降。否則天子那裡也說不過去。”
乙支文德看著黃明遠說道:“若衛公真的這麼做,那衛公危矣,我怕用不了多了,大隋天子調衛公回洛陽的命令便會來到軍中。”
黃明遠一驚,看著乙支文德說道:“尉遲將軍這是何意?”
黃明遠不把乙支文德看成蠻夷,自是不會稱呼他在高句麗的名字,只敬稱“尉遲”。
乙支文德說道:“若論行軍打仗,排兵佈陣,天下無人可及衛公。但朝堂之上的傾軋,並不是雙方擺明車馬的鬥爭,很多時候你還不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便已經輸了。”
黃明遠微微皺著眉頭,也不說話。
乙支文德接著說道:“這郭榮是個老官痞,心思、手段了得,讓他們做正事未必可以,但背後捅刀子、使絆子卻是一絕。
今日郭榮不遵將令,差點導致八郎君全軍覆沒,更差點導致整個北部戰役功虧一簣,他郭榮能不害怕,能不擔心衛公會處置他。在遼東,衛公就是天,他得罪了天,離死就不遠了。
郭榮這個時候,要想自救,能做的除了向衛公搖尾乞憐,便是除掉衛公。至少也得讓衛公沒辦法處置他。
在遼東衛公是他郭榮的天,在大隋天子卻是衛公的天。郭榮若想對付衛公,自是從大隋天子那裡下手。郭榮來遼東也有一段時間,尋點衛公的疏漏難道不能。他寫封奏摺,三分真,七分假,給大隋天子描繪一幅衛公意圖佔據遼東、圖謀自立的形象。衛公覺得大隋天子會不會懷疑衛公?
若是別的時候,大隋天子還不好調衛公回朝,但今日高句麗已滅,衛公連拒絕的理由都沒有,除了入朝,還能怎麼辦?難道要在遼東之地扯起反旗。”
造反是不可能的,什麼時候都不能扯旗造反。
黃明遠知道,乙支文德說得不是空穴來風。不得不承認,這種事情郭榮辦的上來,而天子也可能會懷疑自己。
黃明遠從來不敢賭楊廣對自己的信任。
天子不會對任何人有絕對信任。
黃明遠看著乙支文德老神在在的樣子,便問道:“尉遲將軍以為我該怎麼做?”
“殺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