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六章 少年英雄

見到薛世雄,楊佶激動地握著薛世雄的手說道:“今日若無將軍,佶幾無倖免之理啊!”

大難不死,百感交集啊。

這二十餘日,楊佶在崞縣城中,幾如百爪撓心,坐立不安。

楊佶素來有“小元德太子”的稱號,以賢德仁孝聞名。但實際上,楊佶才十多歲,受楊廣的薰陶、潛移默化更多,所經歷,所面對的環境遠優於其父,其心性、韌勁也遠不如其父。

若是楊昭在城中,早想著自救破賊了。

楊佶有父親的聰明,卻無父親的果決。有父親的謹慎,卻無父親的堅毅。這些日子,他既擔憂雁門城的安危,又想著突圍南下,猶猶豫豫,難以決斷。而且他雖然像父親一樣禮賢下士,卻禮的是文人,下的是名士,對於丘八、武夫一類人,並沒有像父親一般重視。

崞縣的防禦,實際上都是黃維揚和太子右率獨孤盛二人佈置的。

為了激勵軍心,黃維揚甚至選擇住在了北門城頭之上,與北門的將士同食同眠。三軍將士無不大受鼓舞,拼死力戰。

後來突厥人稍稍退卻,黃維揚建議楊佶突圍南下。楊佶有心贊同,卻又擔心若是南下,不等於棄了祖父,實在不孝。猶豫到最後,也沒能成行。

黃維揚無奈,總不能說,若是天子死在雁門,你逃回塞外,大隋好歹也有個繼承人啊,總不至於讓人家端窩。

在黃維揚看來,皇太孫似乎有些難當大事。

幸好薛世雄來的及時。

這次黃維揚也見到了自己的弟弟黃維烈。

黃維揚沒想到二弟這個年齡就敢不到百騎突圍,膽識著實讓人佩服。

兄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現在父親不在,在天子面前,幾乎是相依為命。若是弟弟出了事,他幾乎不敢想象。

幸好弟弟求援成功,不僅完好無損的返回,還帶來了嚴孝武等兩萬多聽命的軍隊。有了這支部隊,他們兄長在諸軍之中的話語權就大了。

崞縣解圍之後,便是救援雁門。

但雁門城為突厥人十多萬大軍包圍,諸部多以步兵為主,也不可能貿然向雁門出擊。否則野戰之中,怕不得盡為突厥騎兵擊潰。

這時黃維揚建議道:“始畢賊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圍困天子,必謂我倉猝之間,不能赴援故也。我軍此來,宜白晝則引旌旗數十里不絕,夜晚則鉦鼓相應,突厥賊虜必謂救兵大至,不敢再急攻雁門。否則我軍悍然北上,彼眾我寡,若是悉軍來戰,必不能支。”

黃維揚的話正如薛世雄心中。

薛世雄多謀善戰,他雖然急著救援天子,但也沒失了方寸。此時此刻,他很清楚自己並無沒把握僅率這些臨時拼湊的部隊,便打過十多萬的突厥騎兵。

於是薛世雄聽從遼東黃維揚的建議。讓諸軍故佈疑陣,裝作幾十萬人同來救援的樣子,驚嚇的突厥斥候連連後退。

不久之後,黃明遠派去聯絡的使節終於到了薛世雄軍中,隋軍的大反擊就要開始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