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十多萬大軍,是黃明遠討賊的底氣。若是沒有李靖、劉雲芳為自己整編的十多萬大軍,黃明遠手中無兵,也不可能想著討滅突厥。
從遼東來幽州的路上,晝夜兼程疲累的很,但黃明遠仍然在時間的間隙和乙支文德、張季珣、杜如晦等人,商議了討賊之策。
突厥騎兵來無影去無蹤,實力強悍,來往迅捷,一旦隋軍各路援軍趕到雁門,始畢可汗有可能因此而畏懼,退回塞外。
塞北草原萬里,一旦始畢可汗逃回草原之中,如龍游大海,虎入深山,黃明遠再無殲滅突厥主力的機會。以大隋現在的形勢,也不可能支援黃明遠再來一次千里遠征。
黃明遠於是決定,以大兵團迂迴的戰術,從長城以北迂迴到突厥人的身後,堵截住始畢可汗的歸路,徹底將突厥人殲滅在草原以內。
雖然大隋幾次出擊塞外,但大隋的邊防政策依舊以防禦為主。
而且現在大隋的形勢,也不適合在塞外與胡虜大決戰。不少人都擔心這樣太冒險了,勝負實在難料。
黃明遠有些生氣道:“難道諸位享了幾年的太平日子,連仗都不會打了。我不是在跟你們商量,而是此次塞外閃擊胡虜,勢在必得,諸位勿得多言。
自我討滅突厥,就沒有胡虜敢如此猖獗,諸位要記住,寇可來,吾亦可往。”
黃明遠下定決心的仗,沒人攔得住。
黃明遠乃下令,以李靖為主帥,統帥豹韜、鷹揚二軍,和靺鞨人突地稽部,盧龍塞趙士悌部,共計五萬三千人為北路軍,從昌平出發,沿著燕山山脈和長城北麓,直襲恆安鎮。
靺鞨人突地稽部為一支生活在幽州的靺鞨人。
開皇年間,粟末靺鞨與高句麗交戰不勝,突地稽與其兄瞞咄率領所屬的厥稽、忽賜來、窟突始、悅稽蒙、越羽、步護賴、破奚、步步括利八部,部眾數千人,從扶余城西北舉部南下,請求內附隋朝。楊堅將他們安置營州居住。大業年間時,瞞咄去世,突地稽代領其部眾,官拜金紫光祿大夫。
黃明遠二徵高句麗的時候,便將這些靺鞨人又遷移到幽州,使他們種地、居屋,加快漢化。而突地稽麾下近四千靺鞨精銳,也便成了幽州的官軍。
聽聞黃明遠以李靖為主帥出擊突厥,眾人皆是吃驚。雖然這一年來李靖訓練新兵任務完成的很出色,還擊敗了盧明月部,但這並不足以使他擔任北路軍的主帥。
在豐州系內,五萬三千人的野戰軍,而且是獨當一面,除了黃明禎、張文遠、蔡知運、黃明離四人,從未有旁人統帥過。
不少人對此感到質疑。
此次北路軍的戰略地位重要,戰鬥環境惡劣。一個不慎,便可能是數萬大軍埋骨塞外,沒人敢用這麼大的代價讓李靖去練手。
今日黃明遠的冒進,著實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
黃明遠卻是知道,李靖雖然現在名聲不顯,但卻名垂千古,閃耀整個中國古代史。他二十年磨一劍,只要寶劍出鞘,便是震驚天下的時刻,黃明遠是毫不懷疑李靖可以圓滿完成任務,否則他就不叫“軍神”了。
黃明遠於是力排眾議,透過了李靖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