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皆同意了。
安北都護府有漢家軍隊一萬五千,再加上三四萬的附從軍,真要爆發大的戰爭,也不畏懼。
黃明遠又以原安北都護斛律晟出身胡族、且能力稍遜為由,請求將斛律晟和豐州總管鄭言慶對調。
楊廣因為安北都護府被迫撤回豐州,對斛律晟著實不太滿意,因此立刻允之。
黃明遠本以為今日之事,差不多就這樣,楊廣突然說道:“今明遠擊破突厥,料想十餘年內,突厥怕是真的無力再為邊患了。既然如此,不若裁撤北疆諸總管府,以減少邊鎮開支,所結餘者支援安北都護府。而安北都護府一萬五千漢軍也太少了,不若增加到兩萬五千人,如此面對有不臣之心的胡虜,也有一戰之力。”
楊廣早有心裁撤諸總管府,只是之前環境不適合,黃明遠也希望保留諸鎮,這才一直牽延到現在。
不得不說,楊廣選的這個時候很合適,既高句麗已滅,始畢可汗已滅,按正常想法來說,北患已消,倒是可以裁撤諸總管府了。
看黃明遠有些疑慮,楊廣便說道:“朕知道明遠現在作為武將代表,有些事情很為難,畢竟裁撤諸總管府,打擊的是地方邊鎮的勢力。但現在若不動手,朕便沒辦法對靈州等邊鎮動手。朕這些日子總是心神不寧,總感覺雁門的事跟西邊那群人有關。”
在事關權利與皇位面前,楊廣的政治嗅覺還是存在的。
楊廣把話說到這種地步,黃明遠還能說什麼。
黃明遠趕緊說道:“聖人說的是,邊鎮消耗巨大,是到了裁撤的時候。至於波動,肯定會有,但料想應不至於有大亂子。”
楊廣便問道:“還是明遠體量朕。若是其他人有明遠一半的忠心,還能這麼多的事?”
“明遠以為是都撤呢,還是裁撤一部分呢?”
當然不能都撤,否則如何戍邊。但是黃明遠不能提,譬如遼東、西域等地,都不能撤,但是若說不撤,楊廣怎麼看。
“臣以為既然要撤,那就都撤!省得被裁撤的人有怨言。”
楊廣搖搖頭,說道:“我知道明遠為人厚道,朕以為裁撤一部分可以,但若是全撤了,遼東、西域等地,如何管理。此皆為蠻荒之地,若非軍管,只恐多有事端。”
尤其是西域,幾乎遷過去的漢民,除了商人,都是軍隊。若不軍管,根本沒法解決管轄權問題。
黃明遠說道:“裁撤總管府,乃必行之務,不好反覆。既然聖人思慮邊疆問題,未若重設都護府,統轄番境。”
楊廣聞之大喜,都護府更像是一級行政單位,而不是單純的藩鎮。或許權利更重,但中央插手的機會更多。
“既設都護府,那設幾處為好!”
黃明遠便說道:“可在西州總管府的基礎上設西域都護府;廓州總管府的基礎上兼領西海、澆河、河源三郡設西海都護府;在遼州總管府的基礎上設遼東都護府。”
楊廣點點頭,黃明遠設想的很符合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