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六章 輿論高地

一方面黃明遠在涿郡有充足的庫存;另一方面,按照黃明遠的邏輯,在官府遇到麻煩的時候,各店鋪膽敢擅自加價、歇業,那你這家店鋪也就永遠歇業吧。

糧商和鹽商的腦袋會告訴你,官府的便宜不是那麼好賺的。如果不是官府宣佈歇業,糧、鹽鋪子就是被搶光了,也不能關門。

在黃明遠手下經營糧食和食鹽太難了,稍不留神,便是人頭落地,三族流放。

於是盧家的佈置全無任何作用,整個薊縣失去的,也只是一個盧家。

很快被下獄的盧慎被告以走私、通胡、殺人、藏奸等罪名,論死罪。至於盧家的其他人,被問罪的數以百計。

從前盧家是幽州的世家大族,當世表率,所以無人敢掠其鋒芒。但他一朝覆滅,整個幽州,曾經有冤有仇的,紛紛而出。

涿郡郡府一日受理案件便高達四百多起。

當然這些冤情,有真有假。不過盧家這麼多人,良莠不齊,平均一個人做了一件惡事,加起來也堆積成山了。

陳遠幾乎抽調了涿郡全部的官員,還有行臺、軍隊的法曹、書吏等人,不分晝夜的審理這些案子。

後來還是審不完。

陳遠便下令在涿郡的各個城門處,皆開設一個公堂,進行審案。

刑曹的官員就當場跟著,隨審隨核。

這些審理的案件,陳遠又讓人盡張貼到幽州各郡縣的大街小巷,甚至往南到河北諸郡縣,四處分發。

甚至印成文卷,畫了圖冊,廣泛傳播。

於是一日之間,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盧家這個“冠冕大族”,便成了作惡世家。

說書的,唱曲的,演戲的,講故事的,侃大山的······

嘴裡說的是盧家的惡貫滿盈;唱的是盧家的奢靡腐化;演的是盧家的巧取豪奪;講的是盧家的男盜女娼;侃的是盧家的蠅營狗苟······

反正一切民間百姓的生活裡,突然充斥著的,盡是盧家的惡行。

在眾人的口中,盧家的惡行,可謂是“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而處置盧家的衛公,則是青天降世,神斷顯靈。

黃明遠很清楚,在資訊不發生的古代,搶佔輿論高地,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往常輿論為世家大族所操控,官府根本無力與之爭奪。

但幸好黃明遠在北地百姓中有較高的支援基礎,再趁著盧家轟然倒塌,其它世家大族反應不及,這才全佔了輿論的高峰。

一個龐大的家族,在黃明遠的全力一擊下轟然倒塌。

整個盧家,包括盧慎等數十人被處死,還有百餘人被判處各種刑罰。這些人也不會光在監獄裡吃閒飯,而是會在各種工地上,用他們的勞動去贖曾經的罪孽。

而最令盧家人無法接受的,是黃明遠下令:“為了以正律法,以安人心,自行臺以下,各級官府不得選用盧家人為官為吏。”

雖然這一條命令只是在黃明遠控制下的河北道行臺實行,但其根源上,這是要斷絕盧家人的上進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