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是造反,不如說是佔山為王的土匪頭子。
李密往北,便一頭扎到王伯當的懷抱。
王伯當本來見對方是個肉票,想殺了了事。但李密再次發揮自己三寸不爛之舌的本事,說得天花亂墜,把沒見過世面的王伯當給說懵了。
王伯當的身份,充其量也就是個鄉村土豪,李密算是中央出來的,見識上沒有可比性。
王伯當為李密所震撼,遂拜李密為師。
李密不願留在王伯當的山上,之後王伯當土匪頭子也不做了,一心服侍老師,求個光宗耀祖。
之後李密又收了蔡建德、齊郡人房玄藻等人,終於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有了點資本,不用再過朝不保夕的生活,李密便再次開始浪了起來。他這種人,天生的亂世之雄,過不得安逸、苟且的生活。
眾人在各部之間遊蕩,遍訪各部賊帥,遊說其中的豪傑之士,身邊隨從有數百人,李密的名聲也漸漸打響。
但還需要一個更好的機會。
這時李密的好友李玄英從東都而來,聽聞了李密的遭遇,便和李密商議,可用讖語來抬高李密的身份。
這些盜匪頭子,出身不高,沒什麼見識,還喜歡投機取巧,一旦相信了讖語,必可為李密所用。
於是李密做了一首《桃李章》的歌謠,讓人四處傳播。
這李玄英更是作為推廣大使,四處替李密揚名。
河南盜匪,多如牛毛,李玄英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去跟人宣傳。眾人都是一群大老粗,哪聽得懂這歌謠說得什麼。
李玄英便解釋道:“這《桃李章》在民間廣為流傳,世人皆以為是當世預言。歌謠唱道:‘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
這說得是什麼?這是以後的天下大勢啊。
‘桃’通‘逃’,‘桃李子’是說一個逃亡的姓李的人;
‘皇’和‘後’好理解,就是天子和皇后;
這‘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說得便是天子和皇后去了揚州,以後就不會再有回來的日子了,將會死無葬身之地。這揚州,就是天子多次巡遊的‘江都’;
‘勿浪語,誰道許’,就是別說話,這不就意味著這是秘密嗎?
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說大隋的天子將會死在江都,而一個姓李名密的人,將會得到天子之位。
如此明明白白的讖語,不就是告訴我們,李密當替代隋家坐天下。”
眾人一聽,皆是大吃一驚。
賊首五相說道:“此人是公卿子弟,有這樣的志氣、抱負,現在人們都說楊氏將滅,李氏將興,我聽說能成王業的人不會死,此人多次能渡過難關,難道他就是將成帝業的李姓人嗎?”
於是河南群盜,皆對李密無比敬重。
至此,李密終於走出了逐鹿天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