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五章 風起八方

自大業六年以來,張須陀所部如救火隊長一般,轉戰南北,傷亡慘重,將士早已疲憊不堪。更兼齊郡本就是四戰之地,盜匪雲集,齊郡官兵希望守衛家鄉,而不是四處征戰,因此人心動盪不安。

擊敗翟讓的北上之後,張須陀決定修養一段時間,可誰曾想,現在戰事又起。

“明府,現在是夏收時節,眾將士都一心撲在夏收上。你也知道,將士們四處轉戰,已經好幾年沒有和家人在一起了,這個時候召集士兵,不是讓士兵們寒心嗎?”

賈務本總是認為張須陀太實在了,哪有光幹活,不喊苦的。

張須陀臉色更加難看,最後才說道:“終是我張須陀對不起諸位將士,可朝廷的命令,不得不從,盜賊,不得不剿啊。”

賈務本一時無言。

賈務本和張須陀在一起二十多年,他很清楚這個老朋友,忠誠的近乎迂腐,他根本勸不動。

果然如賈務本所說的,張須陀將部下召集起來之後,眾人皆是沸反盈天。說好了要讓眾人在家待上半年,可現在倒好,還沒半個月,又要走了,這算什麼事。

張須陀愛兵如子,士兵們都很愛戴他,可再是如此,也不能這樣啊。

一眾士兵紛紛質問張須陀為何東進北海。

張須陀苦口婆心地勸著眾人道:“今盜賊叢生,我等征討盜匪,便是保衛家鄉。”

有士兵便說道:“我等的家鄉齊郡,早就被盜匪肆虐的不成樣子了,那裡還有家鄉。張明府可憐各地百姓,為何不能可憐齊郡百姓。”

張須陀被問得啞口無言。

······

儘快士兵有極大地怨言和不滿,但最後還是出征了。張須陀向眾人保證,戰後必定讓大家修整,同時向朝廷討賞,眾人這才同意出兵。

其實齊郡的將士不願意出征,不僅僅是留戀家鄉,而是沒什麼收穫。

張須陀軍紀嚴明,不許擄掠,眾人也得不了什麼錢財,至於朝廷,早就沒有什麼封賞。到現在,連句人話都不說了。

這年頭,當兵又不是為了信仰,沒錢沒糧還要賣命,真當這些士兵都是子弟兵嗎?若不是張須陀苦苦維持,這支部隊早就散了。

張須陀憂心忡忡地踏上了向東的路,而一眾士兵,也作別家鄉,揮淚向東。這些人中,唯一一個高興的,怕是也只有羅士信了。

他不在乎賞賜,也不在乎官職,只要能金戈鐵馬,征戰沙場便是。

張須陀所部約一萬五千人,除了三千人留守歷城,其餘盡皆隨他出徵。

張須陀的主力叫作“八風營”,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名字,《呂氏春秋》有言:“八風者,蓋風以應四時,起於八方,而性亦八變。”醫學中有八風穴,而佛經中更是指外人對某人的八種態度。

但不管如何解釋,這八風之名,著實讓人奇怪。

張須陀性子沉悶,不擅長與人交流,當年碰到黃明遠這個晉王身邊的紅人都不知道討好,反而差點得罪了,可知他情商之差。

有些東西或許他不是不懂,但就是不願意去做,譬如結好權貴。

或許這“八風”二字是他對自己人生的總結吧,來世“風起之時,性亦八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