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弓沒有回頭箭,當李淵誅殺王威、高君雅之後,他便沒了後路,只能造反了。而黃明遠也不擔心事情會有反覆,便開始了對李淵的佈置。
黃明遠在河東有許多舊部。
這是黃明遠迅速解決河東問題的底氣。這些人遍佈河東各郡縣,文武皆有,很多人都已經在當地經營了十多年。
李淵雖然有世家大族相助,但自漢王楊諒之亂開始,河東被清理了多次,關隴世家在河東的實力早就十不存一了。
這也是之前李淵一直不敢動手的原因。關隴世家光喊口號,但你來點實際的啊。
黃明遠傳信河東諸將,命眾人各自堅守城池,等待主力東進。
河北主力七衛,左武衛在信都郡,右屯衛在恆山郡,龍驤衛在武陽郡,控鶴衛在東昌郡,虎威衛在上谷郡,鷹揚衛、豹韜衛在魏郡。七衛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東和黃河北岸。
此時西進的飛狐徑、井陘關、葦澤關、滏口盡控制河北軍的手中。
河東東南,長平郡和上黨郡,二郡太守分別是嚴孝武和段偃師。黃明遠傳令嚴孝武總領二郡兵馬,段偃師總攬二郡政務,防備晉陽之兵,又命黃明溥率領豹韜衛從滏口西進,進駐長平關。
而命張文遠率領右屯衛軍從恆山郡向西,進駐井陘關。
至於北面馬邑郡,則更是簡單,黃明遠從沒有將沒有獲得突厥支援的劉武周放在眼裡。範文林、李子仁分屯恆安鎮、雁門關,南北挾制馬邑郡,再命劉雲芳率領虎威衛從上谷郡西進,先平定劉武周部,再南下太原郡。
三衛兵馬,再加上當地的軍隊,加起來有十多萬,從三面包圍太原郡。若是李淵放棄太原,選擇南下,這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李淵死守太原,則晉陽就是他葬身之地。
其實黃明遠並不想在晉陽與李淵死戰,而是希望驅趕著李淵南下,趁機席捲河東,進入關中。
所以三路大軍,中路、南路二軍不動,北路先向馬邑郡率先發起了攻擊。
劉武周的造反很坑,至少在這個時代很坑。歷史上他的崛起是因為背靠突厥,獲得了突厥的支援,郡內還有原邊軍精銳,所以才能趁機興盛。
但黃明遠殺了始畢可汗,突厥現在陷入內亂,自顧不暇。而原朔州精銳邊軍,盡被黃明遠調到了安北都護府和恆安鎮,馬邑郡本身並沒有多少。雖然北地男丁悍勇,劉武周自領太守之後,也開倉放糧,招募了大批的壯丁,有著上萬人馬,但仍舊不能與隋軍相比。
劉武周知道馬邑窮困,若是困守馬邑,必然落敗,必須打出去,攻略富庶的太原諸郡。於是他率兵南下,準備進攻汾陽宮。汾陽宮物資充沛,佔領這裡,才能有南下河東的可能。
樓煩郡都尉韓元建得知劉武周造反之後,便率部北上樓煩關,阻止對方南下。
樓煩等關在經過去年突厥人南下之後,都進行了修繕。劉武周本來打著突襲的主意,手中兵力不足,因此雙方相持,劉武周便難以前進。
差不到相持半個多月,屯駐雁門關的李子仁率部佔領桑乾鎮,威脅善陽城。
劉武周得知大驚,只恐後路不保,立刻撤回馬邑。
屯駐恆安鎮的虎賁郎將範文林有兵八千,他在得到黃明遠的命令之後,也率部六千南下至神武縣,堵住了劉武周可能的北逃路線。
不過劉武周的造反終究引得代北人心動盪,企圖渾水摸魚的人仍是不在少數,雁門前郡丞楊長仁,雁門守令王確等,也暗自聚集人馬,準備響應劉武周,不料走漏風聲,被太守侯莫陳乂知曉。侯莫陳乂先下手為強,將楊長仁、王確及其家族、黨羽全部捉拿處死,一時雁門舉郡震懼,無敢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