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兩部正在對峙,擔心另一方趁虛而入。因此對於同羅部的過路請求,皆不允許。
兩部不讓過,同羅部也不能強過。
同羅朵兒也陷入了危難,兩方一南一北,從兩側過勢必要穿過兩部的區域。從兩部之間過,該更是擔心會為二部伏擊。
總不能為了借道再跟兩部打一場。
正不知該如何,這時祖君彥建議,不若答應一部結盟的請求,然後再趁機而動。此時漠西大勢力就他們三部,同羅部想獨善其身,另外兩部怎麼願意。
現在是先糊弄過去對方。
同羅朵兒想了想,倒是覺得有道理。現在是雙方共同戒備自己,和一方結盟,至少可以解除一方的戒備。
祖君彥建議和薛延陀部結盟。
一方面雙方同為鐵勒人,關係更親近一些。另一方面,順化部盤踞漠西良久,實力強大,對漠西的控制慾也更強。而薛延陀部初來乍到,雙方相爭,薛延陀部處於劣勢。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薛延陀部更需要同羅部的支援。
於是同羅朵兒又派遣法嚴前往薛延陀部,商議結盟之事。
薛延陀部雖然軍隊的戰鬥力較順化部強,但軍隊數量畢竟較之對方要少,更兼對方經營多年,根基深厚,雙方進入相持階段之後,薛延陀部便有些力不從心了。
聽聞同羅部要與薛延陀部結盟,大羅便大喜。最後雙方商議,一旦擊敗了順化部,以甘微河為界。
六月中旬,大羅便指揮軍隊向順化部再次發起攻擊。他和同羅部商議,由薛延陀部先向順化部發起攻擊,等到吸引了對方的大部分精力之後,由同羅部偷襲順化部的後方,雙方合圍順化部主力。
戰爭一開始進行的很順利,按照大羅便的佈置,雙方在西海北面進行了激戰。這一次為了牽扯住順化部的全部精力,給同羅部創造突襲的機會,薛延陀部一改往日的做法,猛攻猛打,打得對方連連卻步。
果然薛延陀部的強力攻擊大大刺激了順化部,阿史那裴羅為了穩定局勢,繼續派遣手中部隊,支援北面戰場。
司馬泳勸阿史那裴羅,要防備同羅部,謹防對方突然出擊。阿史那裴羅當然不信任對方,但精力完全被薛延陀部牽扯,哪有力量防備同羅部。
眼看雙方激戰正酣,同羅朵兒下令全軍加快出擊,從順化部的防區一路向前。
為了防止與順化部發生戰鬥,同羅朵兒命人出使順化部,將他們與薛延陀部的盟約告知對方,並言同羅部本無心介入雙方的爭段,只為借道,若是順化部阻擊同羅部,同羅部也不介意與順化部戰上一場。
順化部的軍隊都在和薛延陀部激戰,哪有餘力應對對方。
於是阿史那裴羅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同羅部橫穿了西海以南的順化部地盤,往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