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剛才發生的事,李密也不敢再輕易相信翟讓的話了,唯恐又是試探。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他推辭再三,只是翟讓不許,此事方就此定了。
離開翟讓的府邸,李密才真得放輕鬆下來,但他打定主意,下次再也不孤身來見翟讓了。
今日翟讓的出言試探,讓李密不敢再輕視對方。翟讓雖然出身不高,但能幹一番大事,自有過人之處。自己實力不足,根基未穩,往後面對翟讓,還是要繼續蟄伏。
不過這也加深了李密對翟讓的忌憚。雙方無論出身、影響力有多大差距,翟讓都是李密的上司,對他有恩,而這些,往後或許會成為大桎梏。
其實李密真的是多想了,今日翟讓突然一陣頭腦線上,並不是他有什麼大智慧,而是另有玄機。
翟讓算個能人,但也就是晁蓋那種人,他有些小聰明,小豪氣,但並沒有什麼大智慧,大胸懷。擺下鴻門宴,恩威並施的計策,他沒那個腦子。更何況讓位這種試探,更非他能想出來的,畢竟他又沒讀過《三國演義》中劉表的故事。
今日之計,乃是他手下邴元真所獻。
翟讓麾下邴元真,小吏出身,跟著翟讓一起造反,因為善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很快成為翟讓身邊僅次於賈雄的心腹。
李密勢大,威脅翟讓的利益,也就是威脅他們這些翟讓部屬的利益。因此邴元真建議翟讓,透過讓位試探一下李密的態度,看李密是否還願居於翟讓之下,再做打算。
翟讓覺得有道理,這才有了今日這場大戲。
今日的試探,還算讓翟讓滿意。可惜翟讓沒看透李密的真實想法,還真以為李密會因為昔日恩情,甘心情願地為他效命。
······
李密以麾下眾人別置一部,為蒲山公營。蒲山公營仍附屬於翟讓,但擁有獨立的人事、財政大權和指揮權。
李密以“蒲山公”為號是用了一些心思的,蒲山公是李密在大隋爵位改革之前的爵號。
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弼長子邢國公李耀的長子李寬曾被封為蒲山郡公,李寬死後,李密襲爵。為了表示自己的出身地位,李密乃以“蒲山公”為營號。
不得不說,李密在造大隋的反,卻用大隋時期的爵位,也是讓人哭笑不得。不過瓦崗軍中都是一群大老粗,看不出內裡的名堂,也不懂其意義。反而見李密高掛郡公的名頭,滿是豔羨。
李密從翟讓軍中獨立出來之後,影響力越發巨大。整個河南、山東之地,到處都傳揚著李密誅殺張須陀的故事。張須陀用自己十多年的赫赫威名,為李密做了墊腳石。
各地的英雄豪傑,紛至沓來。
李密的隊伍軍容整齊嚴肅,凡是發出命令,即使是在夏天,士卒們都像是身裹霜雪一樣冷峻地執行。他本人衣食節儉樸素,得到的金銀財寶都分發給部下,因此人人都替他賣力。很快蒲山公營便成為一支強兵,而李密也準備靠著這支軍隊,打出自己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