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章 力挑刀車

二月初,李密命令裴仁基、孟讓二人率領三萬人馬,突襲回洛倉。

回洛倉,洛陽最重要的糧倉,主要功能便是為洛陽城內供應糧食。倉城“週迴十里,穿七百多窖”,是整個大隋最大的一個糧倉,可能也是這個時代全世界最大的糧倉。

李密很清楚洛陽的情況,這座數十萬人口的雄城,隨時可以拉出十多萬人馬。城中有武庫,儲量如山,軍械甲仗也不缺,唯一的軟肋便是糧食。他已經佔領了洛口倉,若是再佔領回洛倉,整個洛陽城便要陷入無糧可用的地步。

而之前他命孟讓火燒東市,製造混亂也是這個原因。儘可能地將人往洛陽城中驅趕,減少城中糧食積累。

這一次只要佔領回洛倉,斷絕城中的糧食補充,使得洛陽城陷入無糧可食的地步,整個洛陽城必亂,洛陽城也能不攻自下了。

而裴仁基和孟讓二人,熟知洛陽城的情況,正好驅使為前鋒。

尤其是裴仁基,降了賊,怎麼也得交個投名狀啊。

孟讓已經去過一次洛陽城了,透過上一場的大勝,他是心中畏懼全無,只想著再從羸弱的隋軍身上立幾個大功。

至於裴仁基,畢竟當初是隋將,剛投降就要攻打洛陽,則顯得有些尷尬,其子裴行儼也有些憤憤不平,對李密的如此做法不滿。不過裴仁基臉皮也很厚,都這時候了,還管別人說些什麼,因此慨然領命。

二人一路西進,沿途皆無阻攔。隨著魏國的興起,洛陽周邊的隋軍皆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困守城中,不敢出戰。

大隋在洛陽周邊沒有統一的指揮,也沒有能夠號令各部的統帥,各部只得陷入各自為戰的地步,所以這仗根本沒法打。

裴仁基二人一路到了金墉城下,眼看隋軍閉門不出,於是裴仁基乃下令繞過金墉城。金墉城是洛陽的屏障,但金墉城也難打。

魏軍浩浩蕩蕩,一路前進,如旅遊一般。而沿途畏戰如虎,甚至沒有人將魏軍的訊息送到洛陽。

等到東都小朝廷聽聞魏軍來襲,魏軍早就兵臨回洛倉城下。

隋軍在洛陽周邊,重點防禦了豐都市、上春門和北邙山,形成了一個首尾呼應的局勢,但偏偏對於回洛倉,隋軍守備並不足。

回洛倉守將王招,出身太原王氏,已經五十多歲,官拜虎牙郎將,算是一個透過熬資歷做到這個位置的人。

裴仁基自東而來,到了回洛倉城下,又換成了隋軍的旗幟。

賊匪之中的甲冑基本靠繳獲,因此除了旗幟,其精銳部隊幾乎與隋軍裝扮沒什麼區別。

裴仁基的長子裴行儼來到城下,打著金墉城運糧部隊的旗號,已經有些昏聵的王招,竟然不辨真假,便放開城門,讓裴行儼一行進入。

裴行儼手持長槊,白甲銀袍子,胯下是一匹照夜玉獅子。裴行儼雖然年輕,但卻是年輕一輩少有的勇武之人,有萬夫不當之勇。

此時順著隋軍開啟的城門,裴行儼催馬上前,當先衝入城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