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聃牟羅國的百姓,此時已經成了隋軍的奴隸。
隋軍不殺俘,但喜歡製造奴隸,且對待奴隸很苛刻。黃明遠時代,從南到北,各處工地、礦場,不知道死了多少奴隸。
一人犯錯,所有人受處罰;一人幹不完活,所有人餓肚子······文明教會了人們理性和智慧,然後那些自以為上等文明的人用理性和智慧去奴役旁人。
黃明遠是俗人,他沒法改變國內蓄奴的習慣,所以只得以戰俘為奴,減輕國內的壓力。
聃牟羅國中的百姓,或許大部分會死在被隋軍奴役的路上,少部分人學得隋人文明,融入隋人之中。
這些人中,最幸運的會是十三到三十五歲的女性,隋軍尤其是品級不夠的隋軍,是沒有資格娶漢人女子為妾的,但胡女則全不忌,不管對方是什麼品種。
為了增加人口,黃明遠費勁心思。而在這個父系時代,你就是娶一個崑崙奴,生的孩子也是漢人。
隋軍在聃牟羅島上來了一個大掃蕩,不光是人,連動物都遭了殃,隋軍必須積攢糧食,所以動物也就成了最好的肉類補充。
島上的百姓多聚居在一處,其它地方並沒有多少。不過隋軍人力缺的很,基本上也沒人倖免。
為了方便船隻進出,蔡知運命令奴隸們在他們登陸的地方修建一個港口。而在現在他們所居的寨子處,之後還會建一個城池。
不管怎麼樣,整個聃牟羅島,將會發生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月十二日,也就是隋軍從旅順港出兵滿一個月的時候,蔡知運親率右侯衛主力從定夷島出發,直撲高句麗。
蔡知運嫌聃牟羅島不好聽,便改為定夷島。取平定海疆,威震蠻夷之意。
要威震的蠻夷是百濟人、新羅人、倭人,至於原來的聃牟羅人,只能算野人吧。
從定夷島往北,穿過一些沿海群島,便是百濟南方(方為百濟行政單位,百濟有五方)。百濟南部地區,多是丘陵之地,土地貧瘠,人口稀少,駐軍也少。
隋軍一路向北,幾乎沒有阻攔。
於是隋軍直插南方方城的久知下城(今韓國光州市)。
這時候百濟南方的官吏才終於慌亂。但百濟為了攻打樂浪,精銳盡抽調一空,整個南方,哪有能阻擋的軍隊。
南方令閔忠率領人馬在榮山江一帶率軍阻擊隋軍,但其部兵馬羸弱,面對隋軍精銳,無異於飛蛾撲火,於是在榮山江以南,百濟軍盡為隋軍所殲滅。
隋軍又馬不停蹄,一路向北,攻克久知下城,兵鋒直指整個百濟中部。而百濟國王扶余璋還正因為連戰連勝,佔領帶水流域而欣喜,聽聞噩耗,如雷霆震動,霹靂聲碎,久久愕然,難以平復。
而此訊息也瞞不過百濟各地,聽聞隋軍從南線橫掃各地,百濟國內,一時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