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四章 兵臨泗沘

大海之上,贏者通吃,敗者失去一切。

他也慶幸衛公及時發展水師,才讓艦隊有今日之規模。否則以遼東水師對上百濟、倭國水師主力,後果不堪設想。

三軍在白村江口停歇了一日,等待徹底火盡,才繼續前進。

從白村江口往上,離著百濟國都泗沘城還有一百餘里的距離。白村江的水量因季節不同,變化很大,甚至到冬天時多有河床裸露。不過現在是夏天,水量頗豐,倒是能通大船。

泗沘之地,地勢平坦,並無多少險要之處。

當初百濟被高句麗擊敗,失了國都慰禮城,不得不南逃至熊津城(今韓國忠清南道公州)。熊津位於群山之中,雖然足以抵禦高句麗,但地域狹小,交通不便,並不適合作為首都,於是到了百濟聖王時代,又遷到了泗沘。百濟聖王兵敗被俘身死,王權旁落,百濟進入世家政治時代。一直到現在的扶余璋,大王才逐漸收回部分權利。扶余璋小時候在益山採薯為生,即位之後,一直大力經營益山地區,甚至計劃遷都益山,但由於貴族們的反對而未能如願。

說實話泗沘是個富饒之地,適合發展農業。但其周圍盡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一旦有敵入侵,根本無法阻擋。

黃明俊率軍逆流而上,一路打到泗沘城下,百濟陷入亡國之患。

而與此同時,從南面趕來的蔡知運,也終於率軍殺到。

從百濟南方登陸的蔡知運在佔領了久知下城之後,便開始了連續不斷地北上。

蔡知運知曉自己身在百濟腹地,沒有資源,糧草也不足,根本不可攻打堅城。實際上攻打堅城也沒有意義,畢竟他不可能分兵駐守。

於是打下久知下城,補充足糧草、輜重之後,蔡知運便決定一路北上,繞過敵城,直取百濟國都。

諸將皆對此表示懷疑。

從久知下城到泗沘城有四百里,沿途又多是山地,有山川、城池阻隔。右侯衛就是再善戰,在沒有後勤補給和支援的情況下長途奔襲四百里,也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眾人雖然敢戰,但並不是自大之輩。

蔡知運卻是認為。雖然四百里路,但其實沿途百濟軍隊並不會太多。百濟人剛在薩水損失了近十萬人,又分遣軍隊突襲海冥和佔蟬等地,還派遣軍隊圍攻松嶽城。這前後動用十多萬軍隊,那整個百濟國內的軍隊還能剩多少。

百濟軍隊憑險拒守,他們若是攻打城池,或許難以破城,但一路只是急行軍,即使繞道也不攻城,則必然能夠成功。

甚至若是百濟軍隊前來阻擋,他更是高興。對於野戰,蔡知運對右侯衛從來都是信心十足。野戰中擊殺更多的百濟人,則攻城戰少遇到一些敵人。

蔡知運是主帥,他的意志便是全軍的態度。

於是蔡知運命令全軍拋棄一切非必須的物資,離開久知下城,乘船北上,直到到了河流源頭,才棄船登岸。

右侯衛大軍如武裝遊行一般,浩浩蕩蕩,一路穿越百濟腹地。沿途有試圖阻擋的軍隊,盡為右侯衛軍擊敗。

右侯衛的出現,大大震驚了泗沘城的扶余璋,但此時此刻,他真的拿不出足夠的軍隊來阻擊隋軍,只得命令沿途阻敵。於是右侯衛一路長驅直入,兵臨泗沘城下,和黃明俊的水師會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