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早上打響。
此時天剛矇矇亮,大海之上,泛起一層輕霧。一眼望去,在一片混沌之中,若隱若現著猙獰的濃影。
因為百濟人控制了指揮權,再加上海上的輕霧,百濟人對海面的警備並不強。
直到隋軍突破外圍防線,佔蟬港的百濟人還沒有發現。
隋軍靠近到佔蟬港外五里左右,黃明俊乃命令中軍放出二十條小船,載著硝石、幹蘆葦,直向海港內的百濟人撲去。
以火船燒大船,素來是水師以小打大的首選,也是中華水師的戰術首選。歷史上明朝人就用這一戰術擊敗了西班牙先進的火炮戰船。
火船上的水手駕駛著火船,朝著百濟人的方向,直往港內衝。離著港口約二里,火船上的火已經點燃。
而港口內瞭望塔中的百濟人也看到了火船。大驚失色,不住地高聲喊叫。一邊警告與恐嚇,一邊示警。
但這沒有任何用。
火船前進迅速,若一條急速前進的火龍一般,飛速地撞入港中。領頭的一火船,直撲港中大船,狠狠地撞在一艘大船上,他本身粉身碎骨,但大船也因此而點燃。
二十多條火船,便是二十多條火龍。其先後突入港口之中,短短時間,整個港口之內,已經濃煙滾滾。
國信是個自律的人,一大早便起來出操。
不過國信也只能嚴格要求自己,自從船隻停港之後,無數官兵登岸,早就不在原位。國信也知道這個情況,但這是海軍的傳統,國信不是一個能打破傳統的人,所以也便放任這種情況。
隋軍能迅速突破百濟人的防禦,跟百濟水師大量的官員不在港終有直接關係。
眼看港口遇襲,雖不知道敵人是誰,但國信反應卻很迅速。
他眼看敵船隻數量,便知道實力不敵,遂立刻命令水師突圍,好不拖沓。並命令港口內已經起火的船隻首先向外突圍,而未起火的跟在其後,以防敵軍突襲。
不得不說,國信的突圍策略和很管用。烈火是把雙刃劍,隋軍雖憑此佔據優勢,但也不敢衝上去和敵軍起火的船隻搏殺。
很快有百濟船隻突破隋軍第一層封鎖。
黃明俊見狀,立刻下令進行第一層封鎖的船隊分散開來,迎擊後面的敵軍。而第二層封鎖的船隻則迎擊敵船。
黃明俊麾下的水師在視野好的時候用旗,大霧時用鼓傳遞資訊,其旗艦的甲板上放著二十多面大鼓,下令之時,整個海面上都是《破陣子》的聲音。
隋軍第二道的船隻皆是帶有撞角的鉅艦,前面和兩側包了鐵皮和牛皮,不懼烈火。於是很快對著敵船衝了上去。
雙方一撞,便是雷霆一擊,竟有起火的百濟船受不了這撞擊,直接在大海上解體。
這威如霹靂雷震的一擊,直接重重地擊在了百濟人的心頭。他們見過大型戰船,卻沒有見過如此恐怖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