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不現實,省是指行中書省,基本上跟現在的行臺差不多。
於是黃明遠決定新設的行政區劃為州。畢竟道這個名字,實在讓黃明遠感覺出戲,九原直道,關北直道,都是官方大道,再來個河北道、河南道,總讓人感覺是條路。
無論是州、道還是之後的路,其實最初都是監察單位,然後逐漸發展為行政區的。
黃明遠設州,第一步便是準備取消刺史這個官職。
刺史職兼文武,又負有監察權,可謂是一地的土皇帝。而後世行省制度下的巡撫、總督,雖然也是權利巨大,但民政、監察、執法、軍事、教育、稅收等各司其職,巡撫、總督更多是以欽差的身份協調地方工作。
除了官職平級不同,巡撫並不能完全乾涉布政使、按察使的工作。
於是黃明遠決定,雖然設州,但一州長官不稱刺史,而稱巡撫,掌本州軍政、民政、吏治、刑獄、關稅、漕政等。
巡撫自南北朝便有,一般負責出巡邊鎮及賑災撫民,具備了軍事與民事這兩項職能。但這一職務直到明朝才發揚光大。
雖然眾人覺得這個名稱有些不倫不類,但也沒有反對。
黃明遠又決定,一州之中,設二府,州府、軍府。
州府之長為巡撫,州府之下設四司,布政司掌一州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承宣政令,考核所屬郡、縣,為巡撫佐貳。按察司掌一州的刑法監察郵驛之事。轉運司掌一州的交通、運輸和工商稅收,兼專司鹽鐵、市舶。學政使掌一州教育、考試。
軍府為都督府,負責一州之軍務。
其中巡撫協調兩府各司,掌總責。
眾人早就習慣了黃明遠各種創造性的設計,細思之下,不得不承認這套系統幾乎是沒有缺陷的。
黃明遠做事,總喜歡先小規模的實驗,所以重設州制沒有鋪開。而是在青州諸郡進行試驗。
青州之地原有四郡,東萊郡面積最大,又是要發展的遠洋基地,於是黃明遠下令將東萊郡一分為二,西面為東萊郡,仍制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東面為東牟郡,治新設的蓬萊縣(今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
而河北渤海郡南面的陽信、厭次、滳河、蒲臺四縣和齊郡的鄒平、高苑、北海郡的博昌七縣設樂安郡,治陽信。
又將信都郡的蓨縣劃入平原郡,平原郡的弓高、東光、胡蘇三縣劃入渤海郡。
至此青州之地,轄齊郡、平原郡、樂安郡、北海郡、高密郡、東萊郡、東牟郡七郡,州府設在齊郡歷城。
新設的青州巡撫由張方昕擔任,不過張方昕是以大將軍幕府行長史的身份兼領的青州巡撫,有點像後世掛著都御史的巡撫、總督
焦方傑擔任齊州都督,黃明遠的大舅哥陸士季擔任布政使。
青州設立的那一剎,黃明遠終於放下了心中的激盪。
黃明遠望著遙遠的南方,久久不曾說話,他很清楚,這一次,他終於踏出那一步,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反賊,而再也回不到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