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郎將元禮是元雅之侄,其堂姊便是楊勇的太子妃元氏,因失寵而病逝,死因不明;而其叔父元褒在齊郡太守任上擅自殺人而被免職病逝,所以身為禁軍將領的元禮對楊氏並沒有太大的忠誠。
司馬德戡大喜,元禮手中掌握了一部分禁軍,若是有元禮佐助,成功的可能性大增。
這時二人又看向一直不說話的裴虔通,有些擔憂,畢竟裴虔通是天子心腹。
裴虔通似乎經歷了一番掙扎,最後也說道:“虔通亦願銜尾而從之!”
裴虔通是楊廣的心腹不假,也跟隨楊廣近二十年,可惜裴虔通對楊廣也心懷不滿。他自覺勞苦功高,盡心侍奉楊廣,可楊廣登基之後,只給了他一個左監門府校尉的小官。後來一直鞍前馬後,也只是擔任監門直閣,授通議大夫,遠落後於當時跟他一起扈從的眾人。
後來眼看沈光等後起之輩一個個越過他,裴虔通對楊廣的不滿便與日加劇。
此時聽聞裴虔通願加入他們,司馬德戡大喜,於是三人便密謀發動兵變。
不過熱血代替不了理智,裴虔通離開司馬德戡府上之後,越想越害怕。造反啊,可不是拍個黃瓜那麼簡單的事,鬧不好是要殺頭的。
於是裴虔通猶豫再三,便趁夜前往裴矩的府上,秘密向裴矩問詢計策。
按照裴家的輩分,裴虔通應該叫裴矩堂叔。不過他是旁支,跟裴矩關係並不親密。不過裴矩名聲很好,又是裴氏家族的族長,裴虔通也只得求於裴矩了。
裴虔通將司馬德戡等人商議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裴矩,裴矩聽完,臉色卻沒有絲毫變化,彷彿早就知道一般。
裴矩是個聰明人,以江都現在的局勢,驍果禁軍發生兵變,早在他預料之中。不過領頭的竟然是司馬德戡,還是讓他一驚。
按道理,身為宰輔的裴矩知曉有人叛亂,當立刻向天子稟報,平息叛亂。
但裴矩猶豫再三,最終卻準備壓下此事。他輔佐楊廣這麼多年,知道楊廣已經廢了,就是壓下這一次,還會有下一次,沒什麼意義。
而且自從黃明遠佔領河北的訊息傳來之後,裴矩心中便有了別樣的思量。
楊廣是沒法指望了,可若是黃明遠能成為下一個天子,裴淑寧便是穩穩地皇后。而且裴淑寧肚子爭氣,生了五個嫡子,無論如何未來的太子都會出自裴家。
而裴家也能因此保百年之富貴。
裴家出將出相,但就是沒出過一個皇后,裴矩著實動心。
於是裴矩便對裴虔通說道:“我年紀大了,有些事著實管不了。你也為官多年,有自己的判斷。你出了此門,我便忘了你今日說的話。”
於是讓裴虔通離開。
裴虔通剛開始還不解,後來卻反應過來,若是裴矩想阻止他,早就向天子奏報,何須說忘了。
這是擺明了默許啊。
於是裴虔通下定決心,跟著司馬德戡等人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