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遠在晉陽一面胡蘿蔔,一面大棒,誅殺數百人,安定住整個太原郡。李淵的妹夫王裕最後也被處死,而其妹李氏,則被送往信都。
佔領晉陽之後,張文遠一面封鎖攻佔晉陽城的訊息,一面準備繼續領兵南下。而太原郡太守,則有黃明遠的族叔黃沈擔任(提前任命)。
黃沈今年五十三歲,原為易縣令,黃明遠平定河北之後,又擔任趙郡郡丞,其女婿便是焦方威。
張文遠乃留副總管辛文禮留守太原,幫著黃沈經營太原郡。
太原郡乃是河東第一大郡,轄十五個縣,人口最盛時達十八萬戶。且此地在隋朝之後,直到北宋,都是叛亂興起之地,於是黃明遠聽到攻破晉陽的訊息之後,下令析太原郡東部七縣為樂平郡,治於石艾(今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以裴文肅為郡丞領郡事。
裴文肅乃是裴矩的侄子。
張文遠和劉雲芳則分兵兩路南下,張文遠率軍進擊西河郡,而劉雲芳則向西進入離石郡。
離石郡原太守是楊廣的族叔楊子崇。
楊子崇典衛出身,原來擔任右侯衛將軍,楊廣北巡安北城時,楊子崇屢次勸請楊廣早回京師。雁門之圍後,惱羞成怒的楊廣遷怒與楊子崇,於是以“子崇怯軟,妄有陳請,驚動我眾心,不可居爪牙之寄。”將他外放離石郡。
離石郡和旁邊的延安郡,素來是稽胡的聚居地。
這些稽胡是匈奴別種,又稱山胡、步落稽,源於南匈奴。史書記載這個民族貪而忍害,俗好淫穢。
稽胡自東漢時進入河東,已經成了河東、關北禍亂的重要源頭。其部兩次趁著中原王朝生亂建國,皆被攻滅。北周、北齊之時,更是多次生亂。包括名將韋孝寬、楊忠、豆盧寧、於謹、侯莫陳崇、李弼、宇文盛皆征討過其部。
其最近的一次作亂是稽胡人參與到楊諒之叛,後被黃明遠大肆屠殺。不過因為沒有觸及其根本,所以這些稽胡屢禁不止。歷史上直到唐高宗時期,綏州(今陝西綏德)步落稽白鐵餘煽動百姓造反,攻佔了城平縣(今陝西清澗),自稱光明聖皇帝,最後為王方翼(王裕之孫)剿滅,稽胡人才逐漸消失於歷史之中。
天下生亂之後,先有延安郡的稽胡人劉迦論自稱皇王,建元大世,與稽胡劉鷂子義軍呼應。後劉迦論為屈突通擊殺,屈突通斬殺胡軍萬餘人,並虜老弱數萬口,於上郡南山築京觀。而劉鷂子則潰逃入關中。
而在離石郡,劉龍兒自稱天子,以其弟劉六兒為永安王,部眾達數萬,潘長文率兵討伐,未能獲勝。
之後這些稽胡的叛亂更大,新上任的太守楊子崇不得不上表請兵鎮遏。楊廣於是命楊子崇率兵鎮壓,楊子崇前後捕斬數千人。
李淵叛亂之後,諸胡之勢更盛。楊子崇眼看郡內有稽胡,郡外又有李淵逆兵,難以抵禦,便準備以朝集的名義,帶著心腹數百人自孟門關(今山西省柳林縣城西北孟門古鎮)返回洛陽。
此時離石郡各縣紛紛投降李淵,楊子崇前路斷絕,難以前進,只得又返回郡治離石縣,其部也多叛逃。
李淵派遣的大將石州總管張綸率軍兵臨城下,城中守軍皆叛,而楊子崇也為亂兵所殺。
張綸佔領離石郡,改離石郡為石州,以王儉為石州刺史,自引兵南下龍泉郡。
龍泉郡都尉李慶陽率部北上抵禦,雙方在蒲川水(今山西城川河)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