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遠到達蒲坂之後,也不繼續出擊,屯兵蒲坂乃止。
······
蒲坂之戰結束,而此時潼關之戰正打到焦灼之態。
當日李淵擁立六歲小兒楊行基為天子,志得意滿,誰成想晉陽失陷的訊息傳來,讓李淵當場吐血,備受打擊。
若非李淵意志力頑強,怕是要直接死過去了。
不過等李淵醒來,也是如喪考妣。整個文武重臣,皆是滿臉哀色。晉陽的失陷如一盆冷水一般,將眾人之前火熱的心給澆滅。這時眾人才發現,攻下關中不是萬事大吉,而是挑戰的開始。
他的敵人,是黃明遠這頭兇獸。而之前黃明遠不動,只是在等待他出招。
現在後悔也晚了,自己造的反,哭著也要自己扛了。這是條單行線,沒法回頭。
其實自晉陽失陷到訊息傳遞到長安,前後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遠遠超出正常期限。除了隋軍動用了大批的北斗人員和軍隊,層層設防,阻止訊息外洩,更重要的是李元吉沒有回到關中,亦也沒有給李淵彙報晉陽情況,以至於直到現在,眾人都不知道晉陽發生了什麼。
而之後劉雲芳從離石南下,直取龍門,能送過來的訊息也在此斷絕,這才導致晉陽失陷的訊息滯後那麼久。
面對這個訊息,唐儉建議,既然晉陽已經失陷月餘,隋軍若是大舉南下,整個河東恐將不保。當前除了命令各州縣據城自守,最重要的便是佔領蒲坂和潼關,關上關中東面的兩座大門。
唐儉的意思很明顯,此時唐軍先集中啃下蒲坂、潼關兩座硬骨頭,至於河東諸州,隨他去吧。
李淵聽了有些心疼。河東諸州,盡是膏腴之地,無論是糧食還是兵源,都很充沛,失去這裡,將斷了唐軍一臂。但李淵也無可奈何,河東諸州,實在是鞭長莫及。
眾人估算,河東數州,零散之兵也有數萬。隋軍雖然大舉南來,但若是成功攻下個州縣,至少也得數月。而數月的時間,也夠唐軍佔據蒲坂和潼關了。若是唐軍運氣好,還能降隋軍擋在絳州、晉州一帶。
當然,後面這條只是期望。
李淵於是下令其表弟獨孤懷恩總領河東諸軍,加快攻拔蒲坂。
又命長子李建成為東路元帥,率軍繼續出擊潼關,攻打屈突通部;次子李世民為西路元帥,出擊扶風,攻打梁默所部;又令堂弟李神通為北路元帥,出擊關北諸郡。
整個關中,四面皆敵。李淵能穩穩握在手中的,只有一座長安城。李淵自入主長安之後,原本的大興城也成了長安城了。
李淵也算是一個堅韌之人,雖然既憂局勢,又擔心次子安危,卻始終不動如山,每日面色如常,絲毫不表現出一絲焦慮情緒。
然而屋漏偏鋒連陰雨,剛投降李唐長安政府的涇州送來訊息,金城薛舉兵分兩路,率軍進犯關中,北路已經逼近涇州。
這大唐真如破鼓一般,要受萬人錘擊了。
李淵大驚,只得涇州守軍堅守待援,又命李神通率軍前往涇州支援。
多遭打擊的李淵使得李淵有些不堪重負,但他知道此次此刻,他不能倒下,否則人心必亂,這唐軍也就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