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遠有十個兒子,但大多年紀不大,有競爭力的就是裴淑寧生的五個嫡子,準確的說是年長的維揚、維烈、維週三人。
維揚是嫡長子,又是世子,本來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但維揚的情況又有些特殊。雖然他身份尊貴,但一直在天子身邊為質,與河北官吏甚至是黃明遠的一些舊部並不親近。而且他的妻子是長孫觀音婢,關隴之人,更不得河北官員之心。
而維烈的情況也差不多。
與兩個兄長相比,維周常在黃明遠身前,是眾位叔叔伯伯們看著長大的。他從小便聰明,長大後,風采俊逸,機智善辯,又手段高超,玲瓏剔透,頗得叔輩們的喜歡。更兼他的未婚妻是李子孝的女兒,這一點上被豐州一脈視為自己人。
所以在黃明遠生病,而黃維揚遠在江都的當口,不少人便有心推黃維週上位。
而黃明遠讓黃維周跟著李子孝等人觀政,更是讓不少人以為黃明遠有易儲的想法。否則,衛公如何做這麼讓人浮想聯翩的事情。
這從龍之功難得,不少人便要上趕著去爭這份功勞。
而一些大家族,也知道黃明遠是個又臭又硬的石頭,與其硬碰,只得粉身碎骨,因此他們希望透過扶持黃維周來改變河北內部的一些政策方針,政治倒向,所以也不斷地用自己的勢力來推動這個漩渦的快速增長。
這是有前例的,當年世家大族在曹操身上得不到的,不是在曹丕身上得到了嗎?
有了多方面的出手,這事便在信都城中,開始甚囂塵上起來。
很快,各地不斷傳出黃維周的賢德之名。什麼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樂於助人,誠實守信······這些都是小事,人家一上來就是“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這麼多名頭,彷彿古之大賢。
不僅各大勢力,甚至一些有名望的大儒也不斷地給黃維周站臺。
直到大儒曹憲亦稱讚黃維周“賢德明正,見識卓絕,有古之仁君之風”,終使得黃維周的名望直衝雲霄。
曹憲是誰?他復興了自漢代以來不再流傳的經學與小學,復興了幾近失傳的大篆古文。編撰《桂苑珠叢》,又注《廣雅》,還撰《古今字圖雜錄》。最關鍵的是他活得夠長,現在已經快八十歲了, 歷史上活了一百多歲,直到貞觀後期。
現在與曹憲同時代的那些大家,除了徐曠,基本都死光了,其餘的都是子侄輩的,根本無法與其比擬。
黃明遠為了收攏人心,專門將他從隱居地請來的,可見其人望。
這樣的人誇讚黃維周,還是“古之仁君”,影響可知有多大。
一時間,鼓吹黃維周賢德者,如過江之鯽,這架勢,好像比他爹都眾望所歸。
這時候,信都城中又開始流傳起黃維周當初智平劉霸道之事。黃維周小小年紀,僅靠著幾個侍衛,就護住家人,還勸降了數萬盜匪,平定了兇殘弒殺的劉霸道,這種事情,堪稱奇聞,就是古之甘羅也未必能比吧。
有些人,生來就是讓人羨慕的。
於是黃維周的推崇者,在河北瘋長。有世家大族,有軍中將領,有行臺官員,還有學堂裡的書生,就連地裡的老農,也知道衛公的三郎君,是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這樣的人,如何不能為天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