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日午時,信都城南門外。
到了七月底,天氣依舊如火炙一般炎熱。信都在河北平原深處,自然感受不到大洋的涼風了。這下火的天,滿心的燥氣,若是沒有旁的事情,普通百姓是絕不會出門的。就是最熱心的老農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出田。
可今日南門外卻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非為別的,只是殺人。
本來殺人之事,該在鬧市街口的,可城中之地,實在找不到這麼大的地方,只能移到城外。
南門外的空地上,五十多人沿著一條白灰畫成的線一字排開,頗為壯觀。
這五十多人便是之前緹騎抓捕的五十多個縣令以上級官吏,全被拉到這裡,要進行削首了。
本來犯案官員加上李唐的探子,有千餘人之多,都要被處死。
黃明遠也有心將這些人一同拉到南門外處置,世家大族的人也一同拉去觀刑。到時候上千顆腦袋落地,世家大族的人能嚇尿了。
也讓他們知道知道,什麼是衛公之威。
但李子孝知道此事後,卻勸阻了黃明遠。殺人容易,立威也容易,但若是因此影響了黃明遠形象就不好了。
黃明遠要在百姓面前塑造的形象是仁君、聖主。這一次千餘人頭落地,那不是行刑,而是屠殺。嚇到的不僅是世家大族,還有滿城百姓。
黃明遠的兇名,能嚇到世家大族就好了,不應該讓老百姓知道,
為了這些人損了名聲,不值當的。
人當然該殺,但最好不是黃明遠。
至於恐嚇世家大族,這五十人已經足夠了。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再多的普通人死亡也比不上一個跟他們出身一樣的人死亡來的震撼。
五十個人頭,已經夠他們恐懼的了。
這一次行刑,由刑曹侍郎楊元弘擔任監刑官。這個級別的官員監刑,也看得出行臺的重視。
楊元弘雖然出身弘農楊氏,但從上一次提議之後,便被世家大族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食肉寢皮。
楊元弘惡了天下的世家大族,往後也就只能緊跟黃明遠的腳步了。
行刑場地,已經是人山人海。
信都城頭一次有大規模處斬官吏的事情,大家可不得瞧個新鮮。
河北地區的百姓,素來有湊熱鬧的習慣。當初鄴城之戰,韋孝寬的軍隊和尉遲迥所部在城外打的激烈,鄴城的百姓就在城外的小山坡上看得帶勁。看熱鬧的百姓達數萬人之多。先開始尉遲迥佔了上風,韋孝寬便派遣軍隊攻擊看熱鬧的百姓,製造混亂,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擊破尉遲迥。
可以說鄴城喜歡看熱鬧的百姓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
雖然看熱鬧引出這麼多亂子,但河北地區百姓的好奇心,卻從未有所減少。
砍當官的腦袋,多稀奇的事,更得去看看。
大太陽底下,曬得人都冒煙了,看熱鬧的老百姓大多是罵罵咧咧,可就是沒人離開。
直到午時三刻,終於到了殺人的時候。
只見楊元弘一聲令下,五十多個排成序列的犯人被死死的壓在斷頭臺上。
只聽“噗呲”一聲,一道寒光閃過,接著便是斗大的人頭“砰”的飛到了天空之中。
鮮血飛濺,噴灑在天空之中。